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7)

2025-10-10 评论

    珐琅彩进入中国
    明清彩瓷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珐琅彩。珐琅彩这名字都是外来的,从法语中过来的。五彩、斗彩、粉彩,都是中国名,珐琅彩是个外国名。这个外国名的彩瓷为会什么在中国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呢?主要是宫廷采用并重视。康熙三十五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珐琅彩在北京的皇宫烧制成功。这就是珐琅彩在中国诞生之时。当时,康熙皇帝还邀请了很多外国人进入宫廷,帮助他绘画,历史上都有记载。像郎世宁,他们都曾经逃避过这种绘画。他觉得跟中国工匠一块画这个有点跌份。
    

    这一讲我们讲陶瓷的最后一个主要品种——粉彩。
    昂贵的台灯
    先讲一个雍正的八桃粉彩橄榄瓶的故事,这只瓶子原来在美国驻以色列大使的家当台灯,一当就几十年。美国大使获得这个瓶子的时候,他自己改装的台灯,当时他试图在这个瓶子底下打一个眼好穿过电线。但是中国有一句话叫"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他钻不了这个眼,所以他就把这个电线一直耷拉在瓶子的旁边。这样他一共使了几十年。大使去世后,他们家的遗产拍卖。然后,苏富比的专家就去了他们家。去了他们家以后,看了他所有的财产以后,忽然发现了这个台灯,然后就问他们:"这个台灯可以卖吗?"他们家人说:"这台灯也值钱吗?"苏富比专家就跟他们说:"这个台灯非常值钱。我们可以试一试。"然后,就把这台灯上的灯头、灯罩就卸掉了,从里头倒出了半瓶子沙子。他怕它碰翻了,它里头灌满了沙子。然后里头还抽出一张1969年的报纸,可见灌沙子的时候大约是在1969年。
    

    哥德堡号的远航
    2005年的10月2号,瑞典复制的哥德堡号从瑞典启航,第二年的7月18号抵达广州,这艘船是复制的,我们都知道当时是中瑞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原来的哥德堡号历史上是属于瑞典东印度公司,我们今天先了解一下"印度公司。
    中国明清时期,欧洲各国相继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首先是葡萄牙,1587年就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00年,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04年,法国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14年,丹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731年,最后是瑞典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欧洲所有的强国都成立东印度公司,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跟我们贸易。当时西方人认为印度以东,包括现在的日本、朝鲜、印度都属于东方,他分不太清楚,但是他主要的贸易是跟我们做的。
    1738年,就是我们的乾隆三年,哥德堡号在瑞典建造,当时船身长四十多米,宽十几米,载重约一千吨。今天看都是非常大的船了。哥德堡号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拥有的第二大远洋商船。这个船跟我们的想象有点不一样,当时船上还豢养着牛、猪、鸡、鸭,以供他远洋当中食用。牛是用来挤牛奶的,他要喝鲜牛奶。这船上一走就是一年两年,所以他一定要有鲜牛奶补充。
    

    目鉴
    这一讲谈谈收藏中的几个问题。第一是鉴定。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陶瓷的鉴定还是以目鉴为主。所谓"目鉴"为主就是拿眼睛看。我们现在还没有仪器能够非常迅速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用眼睛看,俗称"眼学",眼睛的学问。目鉴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技术,科学的名字叫"标型学"。所谓"标型学"就是有一个标准的东西让你深刻地记忆住,然后你去类比,你去做出结论。
    目鉴有局限性,受个人的学识、经验甚至道德的影响。身体都可能对你的鉴定产生影响,比如,你今天身体不好,你懒得太仔细看了,可能就发生了误判。所以,我认为,陶瓷的鉴定包括文物的鉴定最终极的目标一定是科学的鉴定。而这种科学的鉴定一定不能通过人来完成。比如将来会有一件仪器,只要把瓷器搁上去,输入程序,那边报告就自动打出来,告诉你这件瓷器哪年哪月哪日在哪儿烧造的,信息非常准确。如果说瓷器搁到仪器上,还得一个人跑到帘子后头去填表,那这个人的笔是往这边歪还是往那边歪,可能会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所以,我认为陶瓷鉴定的终极目标,一定是纯粹科技的鉴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