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的窑址过去不明,到底在哪儿不清楚。以前我们推测,汝窑一定在汝州辖区之内,大部分人认为是在河南的临汝县。直到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一般来说,皇家专用的窑口都会离皇城非常近,原因是容易控制,下达指令很方便。比如下指令烧个碗,烧个盘子,没多久就能烧回来。宋代的国都是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而汝州离开封有多远呢,今天算来大概有400里地;烧钧瓷的禹州呢,大概有300里地;宝丰大约有500里地。"里",指的是市里,不是公里。古代的500里是很远的距离了,不像今天,当日往返都没问题,在古代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宝丰的条件不构成一个皇家专用的窑口。
汝窑为魁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是老大。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的流传甚广,我们一说就是汝、官、哥、钧、定。南宋人叶(音置)在《坦斋笔衡》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他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这是南宋人的记载,他生活的时期离北宋很近,所以非常可信。

官窑
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一些。今天官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明清官窑,带有明确朝代纪年的瓷器。实际历史上的官窑,从宋代宫廷就有烧造。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仅从颜色就可以辨识。从科学上讲,钧窑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非常多。
钧窑概况
先来了解一下钧窑的情况。钧窑主要的烧造时期是宋金元时期,它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官窑肯定就是给官家烧造的,汝窑就是官窑系统;钧窑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有人认为钧窑的名字可以证明它是金代创烧,因为钧窑的全名应该是"钧台窑",是指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在钧州烧造的。所以有学者认为,钧窑是金代才开始烧造的,北宋没有。明代的时候,为了避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讳,钧州改叫禹州,沿用至今。今天河南禹州,就是过去的钧州。非常奇怪的是,最早关于钧窑的详细记载已经到明代中期了,之前没有见过记载。我们说过,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是一部非常完备的古董专业书,但里面没有提钧窑。所以又有人认为钧窑是明初才开始烧造的,他们是以文献为准。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它的主要表现是官、民两大系统都蓬勃发展,它不仅仅是官窑,民窑也蓬勃发展。那么民窑呢,我们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它有八个窑系,就八大系统,这个系统正好是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有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这四个窑系。南方是有饶州,就是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系统。我们今天这一讲就讲北方的民窑。
磁州窑
1918年的时候,直隶巨鹿大旱,旱了以后怎么办呢?就抗旱,打井,很多人合伙儿就打井,打井挖来挖去就挖出瓷器来了。挖出这个瓷器当时没有概念,找很多证据,有时候有铜钱什么就证明这个东西是宋代瓷器,然后文物贩子闻风而动,因为河北毕竟离北京近,那个时候中国已经进入民国时期的时候,有西方的列强,很多都在中国搜罗这些东西,《古董琐记》中都有这个记载。
宋代南方民窑有四大体系,第一是饶州窑,世称景德镇窑;第二是龙泉窑,青瓷;第三是建阳窑,就是建窑,以黑盏著称;第四是吉州窑,跟北方磁州窑有点儿相似。
靖康之难
宋代的政治分布非常清晰地分出北宋和南宋,临界点在1127年。这一年发生了靖康之难,是宋人的国耻。北宋大小两个皇帝,太上皇和皇上,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掠到五国城,就是今天的黑龙江依兰。当时宋徽宗父子被囚禁五国城,受尽人间的屈辱。他们是天子啊!宋朝人对这段历史的心理感受都非常强烈,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但是没有办法,以当时宋朝的武力,不可能从金国手里把两个皇上抢回来。当时金人把皇上、皇室成员、文武百官、艺伎、工匠等等,将近10万人都劫掳到黑龙江,除了不放心以外,同时是需要一些服侍人员。由于金人在科学技术上处于弱势,所以相对来说也比较重视技术人才,把工匠也都一块儿抓走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