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区别就是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石器,在旧石器时代不经过磨制,而新石器时代要经过磨制。这是人类工具上的大飞跃。
第二个区别,就是新石器时代产生了陶器,人类开始可以制造出容器了。我多次讲过,陶瓷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容器的革命。容器对于人类文明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今天所有东西都可以视为是一个容器。比如家里的澡盆、汽车、计算机的硬盘,都是容器。所以容器的革命,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新石器时代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农业的产生。农业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首先看看磨制的石器。最早的磨制是出于人类无美学意识的行为,他们一开始希望石器锋利,做成砍砸器、刮削器,用来狩猎、割肉。当生活中第一次出现了磨制石器时,漂亮光滑,原始的人类对它非常感兴趣。磨制石器给早期人类带来的快乐,他们知道,我们不知道。若现在把一块石头磨圆滑了,我们会觉得是件痛苦麻烦的事情。但对于早期的人类,当把这块石头成功地磨圆滑后,他会非常高兴。他的成功感、满足感,今天的人不能够体会。因此,早期人类才逐渐追求石器的圆滑,进而追求美的感受。由于磨制的成就感,开始了人类漫长的对玉石的追求。
那么,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什么样呢?
中国有个神话,女娲补天。女娲补天用的是五彩石。为什么用五彩石,而不是随便找一块石头补上呢?因为五彩石具有美感。从神话中就可以看出早期人类这种主观意识的美学追求。此外,早期的玉器跟后来的有一点不同,就是它的定义比较宽泛,认为"美石为玉",只要是漂亮的石头,就可以称为玉,不强调后来的温润、透亮的感觉。
玉产生的一个基础原因就是由物质上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这话说得比较绕。我们过去老讲,由物质到精神。那么玉从精神上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不完全都是物质上的好处。这种精神上获得的瞬间感觉,我们今天都得慢慢地体会。玉器的繁荣,实际上是精神力量的作用,是人类逐渐由物质化向精神化方向的追求。从后面几讲可以明显看出这个追求的过程。我国的玉器实物有八千年的历史,是内蒙古兴隆洼出土的玉器。

文字的证据
我们先从"玉"字本身讲起。
甲骨文里就有"玉"字了,但跟今天的字有一个小小的区别,就是没有那个点,让我们看起来就是个"王"字。小篆的字看得比较清楚,三横等距的时候(玉),念"玉";上面两横挨得近,下面这横离得远(王),念"王"。汉代以后,"玉"字才加了一点,与"王"字有了区别,这就是"玉"字的来历。最早的"玉"和"王",都不点点。所以,我们将"玉"作为偏旁部首的时候,也不点这个点,叫"斜玉旁"。但是,"玉"字作为偏旁部首,也有特例,就是用在字的下面,要点上点,比如"璧"、"玺"等等。
凡是用斜玉旁的字,90%都跟玉有关。比如数字9的大写"玖",一个斜玉旁,一个长久的久。"玖"的本意是仅次于玉的黑色美石。《诗经》里有"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就是说:你给我一个李子,我给你一块美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就是说:你给我一个桃子,我给你一块美玉。"琼瑶"两个字都是斜玉旁,也指美玉。古人比我们仗义,是吧?给个桃就换块玉。我们今天都是"投桃报李",你给我一个桃子,我就给你一个李子,两者肯定是等价的。如果说你给我一个桃子,我给你一块美玉,你再给我一个李子,我又给你一块玉。那今天的人都上街买桃,跟人换玉去了。
比如"珅"字,大贪官和珅的"珅",就是一种美玉的名字。再比如我们常用的一个字"理",本意是治玉,就是说制作这个玉器,所以后来衍生出来的意思就是治理。还有一个字就更有意思了:"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球",也是一种美玉的名字,后来被借用了。我们古代的"球"字,实际上写成""。最早的球不是充气的,里面塞的是毛团,用皮子绷起来就可以踢。如果真是用玉做的球,咱的足球队就更瞎了,上去一踢,脚丫子全得骨折。了解这个偏旁部首,对我们理解玉的古意非常有好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