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问题一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也很快迎刃而解。
会议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美国眼看达成这些协议,无可奈何又不甘心,最后宣布不参加会议的最后宣言。
为其以后侵越留下伏笔,但也把自己完全放在孤立地位,终于在侵越战争中落得个彻底失败。
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巨大荣誉。当时日内瓦各报大量报道周恩来,他成为日内瓦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对此,莫洛托夫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认为周恩来是无产阶级的一个出类拔革的外交家。当一个美国人说莫洛托夫是个“很难对付的毫不妥协的谈判者”时,莫洛托夫指着他鼻子很自豪他说:“如果你认为我们很难对付,那么你等着对付周恩来吧。
那时你才会懂什么叫难对付!”
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人确实懂了点周恩来是如何“难对付”。
一名美国记者听到有人说:“从周恩来和他的助手身上。
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自信,乐观和组织能力,他们具有没有大国架子的大国风度。”这位美回记者听出其中暗含了讽刺美国搞大国霸权,便从鼻子里哼一声说:“在日内瓦是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吉的。”
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指示新闻联络官熊向晖。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1952年国庆节》,井出主意说:“把请柬分成两种。一种指名邀请,一种不写名,就放在‘记者之家’,让台湾、越南、南朝鲜以及不便邀请的美国记者自龋放映时用英语通过扩音器做简单说明。”
放映时,全场爆满,有许多人是站着看的。银幕上一个接一个热烈的场面引来全场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和赞叹声。
当地报纸报道说:“当全副武装的中国军队和手捧鲜花的姑娘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跨过日内瓦的银幕时,西方和东方的无冕之王们都情不自禁地一起发出轻轻地赞叹声。”
然而,美国记者却报道说:“我们感觉中国是在槁军国主义。”
“即使个别人这样挑衅,也值得我们注意。”周恩来对熊向晖指示说,“这好对付,我们是梅兰芳的大戏,什么角色都有。再给他们放一部梁祝悲剧看看。”
周恩来喜欢看各种民族音乐歌舞剧,尤其喜欢听越剧。
出发时他特意点名让带上国内刚拍出不久的彩色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便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欣赏。
“为了让外国人能看懂,我看把剧名译成英文《梁与祝的悲剧》吧。”熊向晖建议说,“再搞个十几页的英文唱词……”“你们不要搞党八股么。”周恩来摇头,“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熊向晖扑哧一声笑了。
“你笑什么?”
“俗话说,洋鬼子看戏傻了眼儿。”熊向晖笑道,“我觉得给洋人看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牛弹琴。”
“噢?”周恩来沉吟片刻,思考着说,“那就要看怎么‘弹’了。你搞十几页说明去‘弹’,那是‘乱弹’。我们换个弹法试试。”
“怎么‘弹’呢?”
“你搞十几页的说明。我要是记者我就不看,又不是听教授讲社会发展史呢。”周恩来信心十足他说,“你只要在请柬上写句话就行。‘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你试试,我保你不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酒。”
大家照周恩来的意见办了。“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果然引起外国记者们极大的兴趣,放映场又一次爆满,而且观众果然入戏了,全看懂了。当演到“哭坟”和“化蝶”时,全场一片唏嘘低泣……影片结束,灯光复明,全场观众如醉如痴静默了一分多钟。
突然,谁鼓了一下掌,观众立刻“醒”了,全场顿时沸腾,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美国没有在日内瓦协议和宣言上签字,但它声明将下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妨碍上述协议。
如果日内瓦协议得到认真执行,印度支那乃至整个东南亚,必然是另一种局面。正是由于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日内瓦协议未得到实行,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战争在六十年代才重新爆发。段苏权将军也因此而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夹到了老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