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他游到兴头上,旧话重提,忽然朝我喊:“小徐,你不是游得好吗?我们比一比。
“行啊,我们比速度。”我朝他靠近。
“你聪明,我也不傻。我不跟你比速度,我跟你比耐力,比持久。
“那不行,比赛都是比速度。我知道毛泽东下了水就不愿上岸,就那么不停地游。我可不行,时间一长非抽筋不可。
“你别骗我,有比速度的就有比耐力的。要达到胜利的波岸。首先必须有耐力。要坚持时间长,要游得远才行。”
毛泽东不慌不忙只管向远处游。他游泳的轻松自如完全如他后来在词中所写那样: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半小时后,我坚持不住了,气喘吁吁爬上船,乘船随毛泽东邀游大海。毛泽东指指我挖苦:“他很进化么,很有办法,游不过岸就划船划过岸。
大家都笑。许多人游不了多久也得上船喘口气,然后再下水陪毛泽东游。毛泽东每次游泳只下一次水,下去就要游个够。不够不上岸,上了岸便不再下水。无论走路游泳,他都是那句话:我这个人不喜欢干口头事。
像往常那样,毛泽东游了一个多小时,经我们一再劝说才上岸。
卫士们替毛泽东擦干身体。毛泽东在沙滩上漫步,嘴里念念有词。他天天这样念,有时夜里工作疲劳,出门观海也是这样念,听多了我便记住了:“东临蝎石,以观沧海。水何清洁,山岛棘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天晚上,主席遥望大海又在念。我问:“主席,这是谁的诗啊?”
“写得好吗?”
“很有气魄,很美。”
“这是曹操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首,《观沧海》。”
“曹操还会做诗呀?”
“嘿,你这个大学生呀,确实该补补课。”毛泽东缓慢他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我大吃一惊,简直目瞪口呆。别说我没听说过这种肯定曹操的话,我坚信那时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也未曾听说过,就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也闻所未闻啊!无怪后来郭沫若写了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在全国引起那么大震动。
我喃喃:“曹操?哪个曹操?”
“还有哪个曹操,三国的曹操。
“他,他不是白脸奸臣吗?”
“喊,你知道个屁。毛泽东愤然时喜欢这样骂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我就是从那天起,开始重新认识曹操。我见主席看的是(古诗源).后来也设法买到一本,保存至今。上面有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名篇。
那几天,毛泽东总看《古诗源》。有天,他让卫士找地图来,一边查地图一边说:“曹操是来过这里的。
我惊讶:“曹操也来过这里?
“当然来过,上过褐石山。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谒石山写出《观沧海》。
这一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停留最久。其他中央首长都走了,他没有走,直到九月天凉,仍每天下海游。可惜他登蝎石山我没能一道去。他写了著名词为《浪淘沙·北戴河》。他说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浪淘沙》。李惺的词意境和语言都好,但是风格柔靡,情绪伤感,他不喜欢。他说他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我喜欢毛泽东的《浪淘沙》。特别是最后两句。将曹操的“秋风萧瑟”顺笔一颠倒,便成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跟在毛泽东身边,迎秋风听海潮,词中的意境和情绪感觉格外强烈,可以说动人心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