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没发话。”
“天上地下水上,确定没有?”
“我再请示一次。”
“确定后报告。”
“是。
杨成武走下指挥塔,匆匆返回专列。毛泽东又在看那两页信,思考着什么。
“主席,总理让确定一下怎么走,什么时候走?”
“咱们就飞上海,你现在联系去吧。”
“我先准备一下,看哪个飞机合适。”杨成武说着,赶往停机坪。
停机坪上依次停不少飞机,有六架伊尔18,有几架伊尔14和子爵号,还有两架直升机。
杨成武叫人找来大队长,问:“我要用一架飞机,哪架飞机保险?”
大队长说:“这些飞机都可以飞。”
“飞行员怎么”
“都有一定经验。”大队长的回答都比较大而化之。
“你介绍具体些,比较起来哪架飞机更保险。”
大队长望着杨成武,眨眨眼,不明白这位总参谋长今天为什么这样“婆婆妈妈”。
他向杨成武详细介绍了每架飞机的详细情况,及飞行员的技术思想状况。
杨成武指着最后一架飞机:“我就坐这架飞机。”
“这架你不能用。”大队长居然笑着朝他的总参谋长摇头,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这架状况最好,是谢副总理用的。别的任何人不能用。”
“我是总参谋长!”杨成武火了,“我总参谋长用不了你一架飞机?”
杨成武恼火和惊讶是有原因的。
过去,派飞机有一套制度。可以说,不经总参谋长,任何人都无法擅自调动、使用飞机。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领导要行动,应该报总理;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用飞机,也必须报总理。如果总理自己用飞机,必须报毛主席。具体动一架飞机,有套必走的程序:首先是总参作战部接有关部门通知,马上报总参谋长杨成武,杨成武批准后,再由总参作战部通告空军作战部,空军作战部报告空军司令员、政委,须空军司令员和政委联合签署命令,然后才可调用飞机。
如果是老帅们坐飞机,也必须经军委秘书长和办公厅批准,而后按程序由空军司令员、政委下达命令,调派飞机。后来杨成武听说林彪在山海关机场乘“三叉朝”飞机出逃,曾感慨:如果过去的一整套制度不遭破坏,林彪怎么能调动飞机,又怎么能飞跑啊……
制度是“文化大革命”中破坏的。这位飞行大队长竟说:“这架飞机没有谢副总理的批准,谁也不能坐。”
飞机调动居然成了公安部长谢富治权力!
“再说一遍,我是总参谋长!”杨成武正要发作,远远看到毛泽东朝停机坪走过来。他急了,顾不及再讲“制度”、“程序”,咬着牙根从喉咙深处发出一种低沉压抑的微吼:“这个飞机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要坐!”
大队长像被电棍捅了一下,神经质地一激灵,身体挺直顺杨成武的目光瞟一眼,脸立刻煞白,汗也淌下来。
“杨总长,我不了解,我不了解。”大队长解释时,身体像弹性十足的簧板那样一弯一弯,“我刚才讲的话是我不了解,我有错,我错了……”
杨成武手指飞机:“不要废话。毛主席就坐这架飞机!”
“是!”大队长全身挺直,立正。尔后报告:“杨总长,为了保险,我们两个大队长飞这架飞机,为伟大领袖保驾护航!”
杨成武移动胳膊,手指横扫一大片:“这些飞机都要用,你们安排其他人坐。”
“是!总长。”
毛泽东这时已经走过来。杨成武迎上几步:“主席,我们就坐这架飞机,性能好,由两名大队长任正副驾驶员。”
“噢,那就上这架。”毛泽东站到飞机旁,等候安排。此类问题上,他听工作人员的。怎么说怎么做。
飞机没有那种民航使用的大梯子,只有飞行员上下飞机的小梯子,这种梯子要手脚并用地往上爬。在机场地勤人员指引下,一名卫士先爬上去看看,然后请毛泽东登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