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11)

2025-10-10 评论

    他目注白纸上的两个名字沉吟,脑子里轮替出现两张面孔:一个是每天吃一斤肉也不会长肉的瘦削的林彪;一个是方面阔腮,黑眉毛黑胡子,不怒自有三分威的贺龙。
    他在延安见到贺龙,但他上井冈山时便已熟知贺龙。当他激励自己的士兵时,讲得最多的就是贺龙:“同志们,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领导了一个军。我们有一个营,为什么不能闹起一支大队伍?……”
    沉吟间,又有第三个面孔闪入了脑际:饱满的前额和太阳穴,厚实的嘴唇和下颏,戴一副深度近视镜,目光温和、深邃、睿智、敦厚。他被誉为共产党里的圣人,是毛泽东无比信任的“政治元帅”罗荣桓。
    难怪毛泽东沉吟。尽管林彪是他的爱将,深得他倚重,尽管他在“八大”上就投了林彪一票,尽管他在去年便提名增选林彪为中央副主席而准备重用。尽管他在七月二十三日召林彪上庐山时便想到让其替代彭德怀,可是,一旦征求意见,彭真却转来了罗荣桓的不同建议。
    别人的建议毛泽东可能摆手而过,罗荣桓的建议却不能不深思。以往,毛泽东定下决心的事,听到多少个“不”,也不会动摇。这次例外。他犹豫、沉吟着无法安睡。
    听听毛泽东对罗荣桓的评价便不难理解这次例外。
    下面内容是引自王力同志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写给中央负责同志的一封信。
    ……从过去报上发表的回忆文章看来,一般都不知道罗荣桓同志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这个问题,毛主席同我谈过两次。……因为我所有的笔记、整理后的记录、手稿,在十八年前都被那个专案组没收了,至今无影无踪。所以,我只能凭记忆,把毛主席当时所讲的使我终生难忘的话整理出来。下面是毛主席的原话:
    一、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跟我一起倒霉的,邓小平也差不多。
    二、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再还有邓小平。
    三、山东只换上了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四、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
    五、罗荣桓到山东的第一天,就想的是把山东全部拿过来,就想到为把全国拿下来尽义务。
    ……
    十、罗荣桓最守纪律。连高岗都说,罗荣桓是党内的圣人,不敢去找罗荣桓乱说。从高饶问题上看出,最正直的人,是罗荣桓、邓小平、陈云。
    现在,这位“无私利”、“看得破”、“算得到”、“最守纪律’、“最正直的人”,这位可以同毛泽东“一辈子共事的人”,这位“党内的圣人”,他不同意林彪任国防部长,他鼎力举荐贺龙任国防部长。
    贺龙是称职的国防部长,这一点毛泽东同罗荣桓并无分歧。用一句毛泽东常讲的话:死了张屠夫,也不会就吃混毛猪。即便林彪、贺龙都不在了,也还是能找到称职的国防部长。
    问题在于林彪、贺龙哪一个任国防部长更好些?
    毛泽东重点考虑着罗荣桓的两句话。
    “林彪身体不好。”这是实话,但毛泽东在下决心前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再成为动摇决心的理由。
    “国防部长不要只从一方面军出。”这个意见很有分量。中国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个“星星之火”都曾是独立的,是分散独立作战,形成众多的“山头”,这是客观现实,甚至在延安躲防空洞有时都能感觉到这种“山头”的存在。作为最高决策者,毛泽东不能不考虑那个“平衡”问题。
    彭德怀和林彪都是一方面军的,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然而,这个问题足以改变曾经思考后的决心
    良久,毛泽东在纸上画了一个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