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下大乱,许多地方领导权并不在我们手里,不在无产阶级革命派手中……”
中央文革几乎是全体一致地反对毛泽东南巡,七嘴八舌备陈己见。毛泽东又吸燃一枝香烟,流露出听而不闻的神气。
周恩来略作思考,明知无效,还想最后一试:“主席想游泳,地方很多嘛。北京有的是好水。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都可以游,这些水都不错。”
“我哪里都不去。”毛泽东再将大手一摆,“天下的水只有武汉好。”他的神色表明“此议到这里结束”。再不看其他人,只望住杨成武,眼里漾出轻松诙谐的笑波:“非子龙不可行也,要杨成武同我去。”
林彪望望毛泽东,又望望杨成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周恩来不再劝阻,轻拍杨成武的手背,说:“成武同志,你的任务两个。一个任务,作为主席和我的联络员。传达主席的指示;凡是有我向主席的报告,由你转报主席。”他转向全体与会者,重新宣布一遍:“杨成武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联络员。”他第二次轻拍杨成武的手背:“第二项任务,保证主席安全。过去你是挂先锋印的,这次任务也不轻。无论陆地、空中、海上、江上,要保证主席的绝对安全。”
“请总理放心。”杨成武声音不高,却充满一种军人的自信。
“风流不在谈锋胜。”毛泽东朝少言寡语的杨成武点点头,转向中央文革的秀才们说,“长征过草地,我讲过还得靠成武;只靠宣言不行。”
“秀才”们神态各异,都有些不自在。
“乱是好事。从华北开始,”毛泽东仍是望着杨成武,“山西还在乱?”
“刘格平和张日清还在闹。”
“要给六十九军及陈永贵等打个招呼,他要闹就让他闹,我毫无办法的,让红卫兵去搞。靠群众,我们治不了,我们不要去整他,让红卫兵去治。”毛泽东讲的“他”,是指刘格平。话虽是对杨成武讲,却也注意到了林彪有些冷落之态,便转而望住林彪:“像军队林彪同志也无办法,像XX,XX。现在打死几个人没什么了不起,”毛泽东朝林彪点头,“你说的,这次损失最小、最小、最小,胜利最大、最大、最大。”
林彪陪着笑,陪着点头,旋即朝杨成武瞟去一眼。因为毛泽东又把目光转向那边去杨成武是代总参谋长,调动哪怕一个连的部队也要经他同意。特别是华北地区一些部队的部署,都是毛泽东与他商量办的。比如山西的六十九军,河北的三十八军……
天下人乱,陕西造反派闹得厉害,无法维持社会秩序。毛泽东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时,抽空同杨成武商量,从山西调二十一军人陕维护社会秩序;山西大同的空缺,调河北保定的六十九军去填充。杨成武建议:保定没部队不行,地处京城旁边。东北形势相对山西、陕西要好些,驻通化的三十八军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机动部队,从朝鲜战场归国后,一直在通化待命,随时可以人朝。根据现在形势,可以调三十八军入关,到保定接替六十九军。杨成武建议时,周恩来、林彪也在场。毛泽东征求他俩意见,周恩来和林彪都表示同意。于是毛泽东下令,调三十八军人关,驻防保定。
事后,林彪心里莫名地生出一丝不快。他主持军委工作,但这件事说明调动和指挥部队的实权是在毛泽东、杨成武手中,他并不能指挥一切。
他不满意杨成武在建议前未向自己先请示。
他希望人民解放军成为“毛主席亲自领导,林副统帅直接指挥”的军队。
他心情郁郁,若有所失地静观毛泽东同杨成武继续谈话:
“你们都是中将,不只看军龄,还要看政治水平。”毛泽东称杨成武等人为中将,其实他们是三星上将。因为“全军上下一片红”,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以后,取消了军衔,而在毛泽东眼中,三星上将都是些“娃娃”,他记不住那么多上、中、少将,也曾称过杨成武少将。他似乎又在说另一位秀才:“吵两次也可以,你这个老爷吵不得,但没有张日清也不行。要罢刘、刘、陈的官,不要中央罢,要红卫兵罢去,再闹几个月不要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