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9)

2025-10-10 评论

    胡耀邦一九七八年在中组部有个谈话,谈到:其实毛泽东也不喜欢林彪。林彪身体不好,而且对自己的病采取唯心主义的态度……
    许多人对林彪的怪病大做文章,都谈到他怕光、怕水、怕风、怕出汗……客观讲,对林彪的病不该用取笑态度,应该是理解。那是严酷战争造成的,是重伤及战争中过度付出遗留的。为对付伤痛,他不得不用镇痛的麻醉品,正像许多好干部在与癌痛抗衡时也会要求多用点杜冷丁一样。不能因此说他是吸毒者。
    从历史角度看,林彪的怪病是他的光荣,是他为中国及民族作出过牺牲的证明。伤及他神经的那块伤疤,应像军功章一样受到尊敬,由此带来的身心损伤和痛苦,应该受到理解和同情。
    每到关键时刻,毛泽东要用林彪时,首先问的都是身体。抗美援朝,林彪因为身体不行未能挂帅。高岗闹分裂,想取代刘少奇、周恩来时,毛泽东曾愤激地说:“他推林彪当总理,其实是他自己想当总理。林彪身体不好,怎么可能当总理?”
    这次林彪上庐山,毛泽东见到他第一面时,首先关心的就是:“近来身体怎么”
    “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首先关心的也是林彪的身体,谈过北京不肯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后,接着便问林彪:“现在身体怎么如果吃得消,就要多挑担子喽……”
    毛泽东对林彪出任国防部长的第二个犹豫,就是因为脑子里还有个岳飞岳鹏举……
    中国的著名将帅都有生动“别号”,比如朱德被尊称为“红军之父”,彭德怀被称为“张飞张翼德”,刘伯承是“战神”,林彪是“韩信”,罗荣桓是“政治元帅”等等。其中不乏由毛泽东叫出名的。比如用“诸葛、吕端”来比叶剑英,用“周勃”来比许世友,用“李逵”来比李达,用“徐达”来比许光达……
    毛泽东在纸上所写“岳鹏举”,是指二方面军的旗帜,爱兵爱马名震天下的“兵马大元帅”贺龙。
    在中国的著名将帅中,贺龙被誉为“岳飞岳鹏举”,可以说是最早的一个。早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前,早在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之前。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贺龙反而主动转向共产党,在武汉与叶挺将军一见如故,交上朋友。“惺惺惜惺惺,英雄爱英雄”,两位北伐名将多次在大智门贺龙的师部里晤谈,纵论天下大势。
    四月十八日,贺龙向全师发布命令:继续北伐。二十二日,率部出征。北洋军阀奉军头子张作霖为阻止北伐,派张学良率精锐部队南下应战,同时勾结豫东南的“红枪会”,集结一万多土匪大举进攻广水、武胜关。
    贺龙率军北上,一路攻伐,扫荡鄂豫边界;战九龙关、夺插旗山、拔铜鼓台。这些参加“红枪会’的土匪,自恃“神符护身,刀枪不入,人多势众”,都是些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当年吴佩乳孙传芳都退避三舍,拿他们没办法。但这次遇了贺龙,真是小鬼碰上了神仙,被打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剩下的全如鸟兽散。一路逃一路惊呼:“活龙下界了,来的都是昆仑山的金刚体,别说刀枪不入,大炮也不人!”
    这一带农民本来就很迷信,听风是雨,一夜之间传出千里。信阳、洋河镇、五里铺、青山店……成千上万的土匪,头天还张狂横行,转天便土崩瓦解,逃得踪影全无。
    贺龙统帅三军,一路呐喊着“打败了吴佩孚几十万兵,不怕张作霖的替死鬼”,长驱北上,打进驻马店。
    这时,张学良率领十七个混成旅,十几万大军集结于漂河、逍遥镇、周家口一线,准备与贺龙决一死战。
    “小六子要和我在这里决战。”贺龙手指地图对各团指挥官讲,一边吸烟一边微微笑,讲得像儿戏一般轻松。张学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名将,除了他爹张作霖张大帅,大概只有贺龙把这位少帅像呼小娃娃一样叫成“小六子”。他好像胜利已经在握一般,将大手在地图上一穿一插再一握:“我们穿过上蔡,强渡漯河,击溃小商桥、逍遥镇一线的敌人主力,然后插临颖,攻朱仙镇,拿下开封!”
    最后这一句,那握拢的拳头砸在了地图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权延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