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16)

2025-10-10 评论

太史令叹道:“而且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罕见的奇才。直到现在,每当安国先生百般譬解都无法使我们理解一些疑难字词时,常顿足叹道:‘蠢材!全是蠢材!要是卫律在,我说一遍他就明白了!’安国先生对学生向来少有称许,可提起卫律,哪怕他现在已成朝廷钦犯,先生依然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
这下,苏武彻底呆住了。
太史令道:“你想想看,这样一个人,甘冒奇险偷走一面古镜,会是无缘无故的吗?我本以为,没有人比我更合适追查此事了。一来,我和他都学过古文。二来,我知道他对历史的特殊兴趣以及他那些惊世骇俗的想法。三来,那石镜的妖术,虽然我至今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身为太史令,对天文星象、舆地术数,也略知一二。那石镜的秘密,不管所涉及的是文史还是阴阳,自问总比一般人更能理解。我实在很想见到卫律,问问他到底从这石镜中发现了什么。唉,可惜,我感兴趣,陛下不准我去;你毫无兴趣,可陛下却偏命你去……”
苏武道:“也许就因为你太感兴趣了,陛下才不准。不是说信则灵吗?陛下担心,越是相信的,越容易被妖法所惑。像我这样一无所知的,反而不受其累。就像傅仲孺能骗得了你们,却骗不了我。”
太史令摇摇头。
“不,我只担心陛下是……”太史令踌躇着道,“是不想有人知道得太多。少翁为了这面石镜送了命,卫律为了这面石镜叛国投敌……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就算是上古之物,就算涉及什么古史秘辛,也不至于对现实有什么干碍啊。或许、或许真是妖物不祥……唉,子卿,你要是真的有幸能找到此物,别多耽误,尽快带回来交了复命吧。”
◇◇◇◇
正午,长安城宣平门外。
苏武骑在马上,最后回望了一眼身后这座高大无比的关中坚城,百感交集。
他真的要去那个一无所知的地方了吗?就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荒谬故事?
身后是一支一百多人的庞大使团,腰间是崭新的印绶。
中郎将,银印青绶,比二千石。这不是做梦,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事。
多年来和兄弟间的差距一下子全补上了,可却是因为这么个荒唐的理由!他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也许他应该立刻回宫,恳请皇帝收回成命,向皇帝请罪,为自己的不自量力和轻言许诺请罪,老老实实坦白,他做不了这件事……
“大人,出发吧。”一个声音把他从满腹犹疑中惊醒,他转过头去,那是皇帝帮他安排的副使张胜,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也是整个使团中唯一一个和他一样知道真正使命的人。临行前,皇帝郑重地叮嘱他,到了那边,任何事情都要和张胜商量着办。
这是让他唯一稍稍安心的事,或许,有了这个对匈奴事务了如指掌的帮手,此行不会像他想象的那么前途莫测了吧?

 

  出高阙,过阴山,至光禄塞,这是汉朝深入草原的最后一道关隘。明天,便要正式进入匈奴地域了。一行人在一座障城住下,备足食物饮水。虽然走得不算快,但连日跋涉,终也有些劳累,所以众人早早便入睡了。
周围灰蒙蒙的,什么都听不见,什么都看不见。
只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他拼命挣扎,可就像一只身陷蛛网的小虫,身上被缠了一道又一道看不见的蛛丝,怎么挣也挣不脱,反而越收越紧,越收越紧……
“啊!”
他痛楚地呼喊出声来,从噩梦中惊醒。
窗外,是清凉如水的月光。
那个梦……
他皱着眉头努力地思考着。
有些奇怪,那种感觉……他好像很久以前……经历过。
见鬼了!怎么可能?
少翁为了这面石镜送了命,卫律为了这面石镜叛国投敌……或许真是妖物不祥……
他怔忡地看着客舍屋顶。
还没接触那石镜,就开始被妖法影响了?
他失笑地摇摇头,躺下,翻了个身继续睡。
◇◇◇◇
穿越茫茫大漠,终于来到单于庭。
虽然设想了无数遍,但在真正到达之前,苏武还从未想过,这片土地竟会是这个样子:
一片浓绿铺展开去,一直延伸到天边,仿佛一条巨大的毛茸茸的绿色毡毯,而这绿毯之上,又星星点点地散布着许多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纷呈,风一吹,花草便随风缓缓起伏,沙沙作响,美不胜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钱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