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3)

2025-10-10 评论

    唐琴
    除了镶嵌类漆器外,今天能够看到的唐代最著名的漆器就是古琴,高山流水。一般情况下,著名的唐琴都有自己的名字,很少说有一把唐琴翻过来上面什么都没有,没名,那就有可能不真。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肯定会有人给它起上名字,有的名字不是唐朝时起的,可能是宋朝,也可能是明清两朝起的,但一定要起个名字刻在琴的背后。
    

    中国漆器的装饰手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笔,比如带有描绘的漆器和素漆器;另一类是动刀。这两类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动笔相对来说比动刀容易一些,体现出平民化的特征。比如我做了一个素漆盒,心中有一份寄托,那么我就画几笔竹子或兰花。而所谓动刀,就是要在漆器上雕刻,对技艺的要求会高很多。相对来说,动刀的漆器贵族化倾向就比较重一些。
    剔与雕
    漆器有一个特性,就是干燥比较慢。由于它这个特性,聪明的工匠发明了动刀的漆器。我们生活中都有经验,水很容易干,比如桌子上洒了一杯水,很快就会干掉;如果洒了一滴油,很长时间都不会干;如果洒了漆,也不容易干。漆的干燥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我们有时对漆的干燥问题还有一点误解,认为气候越干燥,漆干燥得越快。其实不是这样,有的漆器在非常潮湿的条件下才能加快干燥速度。
    

    中国的镶嵌艺术的产生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非常好的镶嵌艺术了。
    

    雕刻艺术在中国非常广泛,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石窟,比如龙门、云岗、敦煌石窟,都有雕刻艺术。再有就是帝王墓道上的石刻,比如唐代的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墓道上都有雕刻。但我现在要讲的雕刻限定在可以把玩的、陈设案头的小件雕刻。
    

    我们这一讲开始讲名贵材料的雕刻。这些名贵材料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取自于动物,我们熟知的象牙、犀角,退而求其次,还有人用过象骨、牛骨。过去工艺美术用它换外汇的雕刻是用牛骨替代象牙,把牛骨经过处理,处理得非常白,猛一看像象牙。另一类取自于植物,我们对植物的了解那就是硬木,名贵木材,我们讲家具的时候讲过,首推紫檀、黄花梨,另外还有黄杨木、深香木、檀香木等等,很多名贵材料,这些树种都具备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材料难得,生长缓慢。
    名贵材料
    名贵材料为什么受到社会的喜欢呢?它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人的材质观,凡是稀少难得的东西我都有兴趣。
    第二,明代晚期,江南富庶地区文人的推动与促进。明清时期尤其晚明,十六、十七这两个世纪,一直延续到清朝十八世纪,这些雕刻首先是在文人兴起,明代以后中国的这种文玩突然兴起,是跟社会这个背景有极大原因,因为社会的富足使百姓的精神追求增加,跟我们今天一样,我们今天的收藏热,或者说我们的传统文化热,都是因为今天社会富足所致,我们生活好了,精神的追求就开始增加。
    第三,贵重材料不管取自于动物,还是取自于植物,它都是比较细腻,易于雕刻,易于保存。
    犀牛角
    象牙和犀角在古籍中出现的非常早,比如《殷墟书契前编》甲骨文中就有"获象"、"获象二"的文字。《汉书》上记载"尉佗献文帝犀角十",我一次上贡进献犀角十个。从出土文物看,早期倒是可以看到象牙和犀角的出土,唐宋以后反而非常罕见。殷商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非常完整,带有雕刻,镶嵌松石。唐宋以后出土减少,说明这些曾经在中国遍及中原的动物,大象和犀牛急剧减少。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