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铁拄把东西收拾好,马上要走了,他除开挣饭吃要用的工具镰刀外,就是带着这把二胡。趁夭色未明,他挑起担子,牵着小盼儿上路去了。
他不知道往哪里走,反正要逃出张騷棒的箱道外边去。他想往南走,现在是快割谷字的时候了,到南边去找活路也许好找—点。于是他向南边无目的地走去了。
果然,走了两天后,地势越来越平坦,稻田越来越多,稻田里的谷子黄灿灿的一片连一片,迎风摇摆。有的田块&经开镰了。这是一个求吃的好地方。他知道这一带的风俗就是这样的。地主老财们总不想多请长工多花钱,总喜欢在农忙的时候请临时短工。这样,没有固定活路,也没有固定老板,可供雇佣的流浪汉到处都是。特别是秋天割谷子的时节,卖零工的汉子成群成伙,从南到北,一路割上去,虽说汁水流了一路,却也可以吃几顿饱饭,还可以喝酒吃肉,还可以结交一些穷汉朋友。
铁柱走到一处正在开镰割谷的田边,开口问了,“请问这位割谷子的大哥,你们这里还缺短工吗?”
那个埋头割谷的青年抬起头来,看到铁柱,并不感到奇怪,只是奇怪地望着铁柱挑了一副担子,担子上还挂得有一把二胡,更特别的是他还带着一个女娃儿。这和他们一般卖零工的大不一样。他们出来卖零工,除开一把镰刀和一个装有两三件换洗衣服的小包袱外,就只剩下两只劳动的手和一张吃饭的嘴了。为什么这个打短工的挑着家当,带着娃儿出来呢?
—个象长工领班的汉子走了过来,问了一下情况,知道铁柱是从北边逃荒到这边来的,这样的事多得很。他对铁柱说:“你等到起,我去问一下老板。”
长工领班到附坻一个村子里去了不多一会,和他“块走回来的看起来是一个管家模样的人。那个人走扰来,一看铁柱,虎头虎脑的,象“座铁塔似的站在面前V马上就满意地答应雇他当短工割谷子。并且在长工领班的要求下,答应铁柱不和别的打短,的帮工匠住在一起,把他和他的女姪儿安顿在一间堆灰的土屋角落里。
铁柱没有想到这么照利地找到了活路。他下田割谷子麻利得很,以至于别的打短工的伙计不得不提醒他,老哥,干得合式―点哟。”铁柱马上放松一些,和其他的短工保持在一条线上。小盼没有什么活路,就在割过的田里拾谷穗,半天也可以搓出半碑一碗谷子来。
早秋燠热得很,只有低矮天窗的灰屋更是闷热。他拖一床旧席子出来在晒坝边和短工伙伴们在一起乘凉。随便摆谈起来,天南地北,千奇百怪,无羁无束。有一个小青年问铁柱4“铁柱哥,我看你带得存?把二胡,你会拉吗?”“我没有运好学过,只是随便拉“。”铁柱回答。另外一个年岁大一点的短工突然向铁柱一句话,“你带的是你的女娃儿吧,她的妈妈呢?”
这一句话象一把刀子插进铁柱的心里去。但是他却并不感到痛苦似的,他的心早已麻木了。他连气也没有叹,只是沉默着低下头来。
这些帮工匠一年到头四处流浪,谁没有一笔苦情帐。看到铁柱把头低下去,不做一声,便知道不应该去戳铁柱的痛处。谁也没有再追问他。可是沉默,对铁柱来说却是更难堪的惩罚啊。
铁柱忽然站起来,走进灰屋去,回来的时侯手里拿着那把二胡。他似乎不理会大家,径直走到哂坝外的竹林边,在一个浊塘边的石头上孤独地坐下来。过了不多一会,琴声就从那池塘边传了过来,那么轻,那么细,却很悠扬,池塘的蛙声都忽然停下来了。这些坐在草席上的粗汉们当然不是音乐欣赏家,可是谁也没朽说一句话来打断琴声,大家用心地听着,不知不觉都为这如泣如诉的二胡声吸明住了。是痛苫的,却又感到一种慰藉,深怕铁柱不拉下去。
夜深了。那凄婉的声音不断从铢柱的二胡琴弦上流了出来,在那夜空取盘旋,飞向黑暗的远方。池塘里的青蛙,似乎不想扰乱这些苦人们花在求受的哀乐,也停止了哇啦;竹林里微风吹过,簌簌作响,如泣如诉,象是在‘二胡伴奏,铁柱忽然把二胡拉得飞快,高亢激越的声咅,传入夜空,倒好象有千军万马杀奔过来,那么暴烈,愤激。这是刀和枪在搏击,这是血与火在飞溅,这是生与死在决斗,这是命运的呐喊,这是釭仇的号召,这是巨雷在滚动,这是闪电在飞刺……忽然,嘎的一下,悄然无声,象拉断了琴弦一般。长年们听了,象是突然把自己的感情的闸门关住了,吏是难过。但菇谁也没有说什么,谁也没有要枣铁柱冉拉下去,就是这样最好,让痛苦关在心底,明天晚上再让铁柱的琴声把0己的感情的闸门拉开,缓绥地流出来。这足痛苦吗?不,这是一种难得的安慰,一韩苦中带甜的享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