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谭十记(23)

2025-10-10 评论

  且说有一天,会计主任来找我,对我说:“这一年算是财神爷照顾我们,赚了不少钱,但是光掌握一些票子,还不是办法,粮食公司还得掌握大量实实在在的粮食在手里,才算脚踏实地,不怕风浪。”
  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怎么办?”我问他。
  他笑一笑——这位会计主任总是喜欢说到得意之处,那么皮笑肉不笑地皱一皱面皮,听不到他的笑声,只听到从他的牙齿缝里喷出来的嘘嘘的声音。听了像刺骨的寒风,从他的牙齿缝里吹到我的脸面上来。在他那笑声里面当然包含着聪明和智慧,可是更多的是包含着阴险和奸诈。今天他又那么笑一笑——假如那可以算是笑的话。我知道他又有“上上策”要拿出来了。他说:“怎么办?我们既不会种粮食,又不会印票子,更不会变戏法,叫粮食像从天上落雨一样落到我们的粮仓里来。”
  那么到底怎么办呢?粮食从哪里来?我正注意地听着,他却故意卖关子,不说下去了。我问:“到底粮食从哪里来?”
  “只有在这里,才能出粮食。”他指一指他那半光的前额头。
  “那里可以出粮食?”我有点不相信。
  “打主意嘛。”他拍一拍他的脑袋。
  我还是莫名其妙,问:“什么主意?”
  他说:“这就又得靠发挥你的报销技术的创造性了。”
  于是他在我的耳根叽叽咕咕说了一会儿,这真是古书上说的,叫我“茅塞顿开”,叫我也跟着他聪明起来了。我才明白,一个人只要被利欲熏心,能够变得多么聪明,能够想得出多么高明的绝招儿。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可以变出物质的粮食来。然而那又是多么凶狠、多么残酷呀!就这么一下,真像变戏法一样,公家的几千担粮食就上到我的账本上来了。
  看你们惊奇地看着我的样子,你们大概想问我:“你也莫卖关子了,到底是什么绝招儿,说出来听听吧!”我是要向你们招供的,假如需要这么说的话,这是犯罪的事嘛。说穿了其实很简单,两个字:海损。要我在“海损”上做文章。
  什么叫“海损”?你们有的人大概知道,但是你们大多数人恐怕不知道。我们那个县靠大江,是粮食集散的码头,每年有好多万担粮食从水路运往陪都重庆去供军需民用。你们还不知道从那里去重庆的水路上有不少险滩,每年都要撞沉(我们叫“打劈”)许多只米船。好了,险滩伸出可爱的援助的手来了,只要“打劈”一两只大船,几千担大米就进了公司的仓库了。你们要说,不对,米都沉到滩底,去给龙王爷的虾兵蟹将提供军粮去了,哪里能到裕民公司的粮仓里去呢?这就证明你们的脑袋瓜子还没有被利欲熏透,从而变得聪明起来,所以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难道你不可以把粮食事先扣下,往船上装少量粮食袋在上面装样子,其余都是假粮食袋子吗?反正船已经沉了,粮食都倒进水里去了,谁还有本事去找龙王爷查对沉下去的粮食账目呢?报一个海损事故,公家蚀了几千担粮食就是了。
  哦,张老,你在笑,不信服吧?还有,老黄,你是重庆人,大码头上的人,难道也不信?起初,我也不信服,船上有那么多划船的,还有当家掌舵的艄翁,难道他们不怕死,硬把船往礁石上撞?但是实践了几回,我是信服的。那些划船的船夫的命算个球!反正全部或大半淹死了,命大能爬上岸的不过寥寥几个人。正好,可以叫他们证明,是船出了事故嘛,粮食都倒进水里去了嘛。但是那艄翁呢?他自己愿意把船舵乱扳,鼓起眼睛叫船碰在礁石上吗?他有啥不愿意的?只要多给他几个钱就行了。不过这还是不大保险。最保险的办法是派到船上去的那个押运员,到了滩口,在后舱里,他出其不意,把舵猛力一扳,趁势把艄翁打下水去,就像被舵打下去的一样。掌舵的淹死了,这就万无一失了。啊,你说太残忍了吧?哪个做生意买卖的老财迷和专刮地皮的官僚是干干净净的?他们刮来的哪一张钞票上不是浸透了贫苦老百姓的血汗和眼泪?只要有大利,把他亲老子砍成八大块来当狗肉卖,把他的婆娘弄去陪别人睡觉,他在床边喊号子;叫他给人当龟儿子、龟孙子,都是肯干的。明天就把他绑赴法场,砍脑壳示众,叫他嘴啃河沙,颈冒血花,灵魂不得升天,只能入地狱去上刀山,下油锅,永世不得超生,他也是不怕的。嘿,这些人,我算是看得多了。
  总之,就凭这一招儿,我们这个裕民公司就算有了切实的本钱,好多仓粮食实实在在贴上裕民粮食公司的封条,属于公司所有了。会计主任的账上报销了海损,我的账上做得天衣无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