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牧之和陈师爷哼哼哈哈地答应了,并且又把过去通缉张麻子的告示找出来,照抄一遍,贴出去。上面写的还是通缉那么个有大胡子的张麻子。张牧之在这些告示上盖上县政府大印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黄大老爷又在县参议会上呼吁,要求派兵去清剿。张牧之也装模作样地极力赞成派团防队去清剿,但是要参议会通过随田粮附征一笔清乡费,参议会也通过了。在这同时,张牧之派人送消息回山里,叫他们或者暂时躲开一下,或者索性在重要关口打埋伏,捞他几支好快枪。团防队打了败仗回来,总是照老规矩报喜不报忧,清剿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张牧之还是在城里当他的县太爷,平安无事,思想也有些松懈了。
张牧之在西山有一个兄弟伙打仗勇敢,打坏了一只眼睛,外号独眼龙。独眼龙那一只好眼睛最近也发炎了,因此到城里来找人医治一下。进城以后,由徐大个招待进了衙门,暗地见到了张牧之。张牧之叫徐大个替他找治眼的医生治疗,平时就住在徐大个那里。有一天,徐大个带独眼龙上街去医眼,在衙门口忽然撞见了一个人。这个人一见独眼龙,很惊奇地看着他们。徐大个和独眼龙却没有留心,擦身过去了。
这个人左看右看,暗暗地叫:“是他,一点也不错。”就急急忙忙回到黄大老爷公馆报告去了。
原来这人名叫罗一安,是本县一个在街上打秋风混日子的浪荡人。那个秘书师爷顶王家宾的名来这里当县太爷的时候,他东混西混,混进衙门当了一名跟班。秘书师爷眼见要垮台了,卷款潜逃的时候,他也决定跟秘书师爷上省城去混事。谁知在西山被张牧之他们截住,取了钱财。因为罗一安是挑着秘书师爷的贵重行李过山的,就被张牧之当成一个挑担子的夫子,给他发放了路费,放他下山去了。罗一安没去得成省城,还是回到县城里。东混西混,又混进了黄公馆当一名跑腿的。今天偶然在衙门口碰到独眼龙了。
黄大老爷马上叫罗一安到上房来问话:“你硬是在西山张麻子的寨子里亲眼得见这个独眼龙吗?”
“亲眼得见的。”罗一安说,“是他第一个冲向前来抢的,后来在山上,又是他亲自发钱给我,叫我走路的。”
“你硬是亲眼见到这个独眼龙和徐大个在衙门口一路走吗?”
“一点也不假。”罗一安说,“刚才看见的。”
黄大老爷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发现,但是不动声色。只告诉他千万不要声张出去,以后重重有赏。同时还问罗一安:“那么你在西山寨子里,没有看到他们的头目张麻子吗?”
“啥子张麻子?”
“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大麻子,姓张,是个江洋大盗,他们的头头。”黄大老爷解释。
“没有。”罗一安说,“我没有看到一个有大胡子的麻子。”
“哦。”黄大老爷想,他大概没有见到这个土匪头头。
“那么你在西山看到过徐大个吗?”黄大老爷又问。
“没有。”
“陈师爷呢?”
“没有。”
黄大老爷点一点头,又嘱咐他:“除开我,你对哪个都不要讲出去,重重有赏。你要漏了,取你的脑壳。”
黄大老爷取了五块钱给罗一安。罗一安欢天喜地出去了。这一下够他到“云雾山庄”去,喊摆出上好的“南土”和崭新的烟盘子烟枪来了。
黄大老爷马上请胡天德和省里来的李、王二位调查专家来公馆里密商。这一下子打开了李、王二位专家的思路。
王……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他王调查专家吧,我看也不够格。调查了两个多月,啥子鸡毛也没有摸到一根。王特务特别敏感,他把徐大个曾经对他谈的什么“依我那几年的脾气,不砍他一百,也要砍他五十”的话连起来一想,他的思路特别活跃起来,简直是想入非非了,而且提出了一套调查方案来。王特务说:“不想方设法叫他们钻到我们设计的圈套里来亮相,你是摸不清楚他们的底细的。”李特务也是这个意思。黄大老爷狠命地捋了捋他下巴颏上的几根胡子,眼睛眨了几下,越来越亮了,最后下结论地说:“不学《西游记》上孙悟空那样钻进铁扇公主的肚皮里去,你是降服不了他的。”
看起来王特务设计,李特务施工,黄大老爷提线、供应器材,他们是真要“安排金钩钓大鱼”了。
西山里的独眼龙和别的兄弟伙到县城里来玩,并且在县衙门里进进出出的,陈师爷是早有意见的。他给张牧之提起过,起初张牧之觉得这些兄弟伙都是和他枪林弹雨里一同滚过来的,都是铁打的金刚,信得过的。他现在做了县太爷,兄弟伙要到这繁华世界里来走一走,看一看,也是人之常情嘛,因此并不在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