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307)

2025-10-10 评论

    页12:我进北大是十七岁(虚岁十八)。上面的“十五岁”应是实岁。书中讲到我的岁数时或虚或实,不一致。
    页25:我不编《小说月报》原因如此:当时礼拜六派攻击《小说月报》,我在《小说月报》上作文反击,商务内的顽固派怕起来了,说商务向来不得罪任何人,要我停止反击,我不肯,就辞职。商务怕我出去后另办刊物与之竞争,于是坚留我仍在商务任编辑(归入“学生国学丛书”的《庄子》等书,即在此后编的),而以已在商务编《儿童世界》的郑振铎继编《小说月报》,表示《小说月报》方针不变。郑振铎于一九二二年来上海,初编《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后入商务编《儿童世界》。
    页48-49事实是:一九二五年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勾结帝国主义占夺了上海环龙路44号的房子(这所房子本为孙中山私宅,是辛亥革命后华侨送给中山先生,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时,这所房子就成为“上海执行部”的办公大楼,平时尚未建立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的国民党左派党员失去了领导机构,于是党命令恽代英和我筹组左派的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成立,另租房子为办公室①。此时,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左派的国民
    ①据茅盾后来在《中山舰事件前后》一文里的回忆,当时党指令恽代英同他筹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后简称上海特别市党部,地址在贝勒路永裕里81号。
    党上海市党部选派代表六人去广州开会①,恽代英与我是代表。到广州已为十二月下旬②,大会后,恽与我被留在广州工作,恽进黄埔。我进中宣部。二次大会选汪精卫为中宣部部长,汪因已任国民政府主席,不能兼顾,当场推荐毛主席为代理部长。我进中宣部即在毛主席领导下工作。同时进中宣部的还有萧楚女及二、三个广东左派国民党年轻党员,后又从浙江调来了张秋人(也是共产党员)。中山舰事变后,毛主席辞去代理部长(汪精卫出国,中宣部长实际上无人,蒋介石请顾孟余——北大教授——担任中宣部长),我和萧、张都退出中宣部,萧留广州,在农讲所工作,又兼黄埔政治教官,张秋人(他原是浙江地下党省委委员)专编《政治周报》,我回上海。我是在中山舰事变后一星期方回上海,原文谓“中山舰事变后第二天我即回上海”,与事实不符③。
    又原文(页48)“那时的部长是汪精卫,后来代理部长是毛主席”,亦与事实有出入。可照我上面所述事实酌改。
    ①据茅盾后来的回忆,当时选派的代表共五人,除恽代英、沈雁冰外,还有张廷灏、吴开先等人。详见《中山舰事变前后》。
    ②据茅盾后来的回忆,抵广州的时间应为1926年元月初旬。
    ③据茅盾后来在《中山舰事变前后》里的回忆,他是在中山舰事变后四、五天,根据党的指示离开广州返沪的。拙作旧版曾根据孔另境的《怀茅盾》一文的记载,误作事变后第二天回上海。

    子铭同志:来信悉。政协常委会开了三天,昨天刚结束,二十四开五届政协,五届人大二十四日报到。所以将有十来天的开会忙。趁今天有时间,作复如下:一、瞿秋白的一句话,可以不删①。因为对瞿的评价,从大前年起就不同了。详情将来再奉告。
    二、东渡日本是一九二八年七月间。在日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如姚韵漪同志等所忆②。一九二二年到松江景贤中学讲演有其事,时间约为秋天。
    ①叶子铭注(下同):指拙作《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1959、1963年版所引瞿秋白评茅盾创作的几段话。1978年修订这本书时,这几段引文均保留,后出版社领导考虑到当时瞿秋白同志的问题尚未有结论,主张暂时删去。
    ②指翟同泰同志1962年10月间访问姚韵漪(杨贤江爱人)、高尔松时,姚、高对茅盾避难日本情况的回忆。当时,姚韵漪、高尔松也在日本。
    三、离新疆时间应为六月间①。因为我得沪电,知母亲逝世,借机向盛世才请假回沪料理家事,并在迪化设祭;事在四月尾。但盛世才表面上让我和张仲实回乡探亲,还设宴饯行,但事实上却以没有交通工具(指飞机,那时迪化——兰州并无班机,只有不定期的便机),拖延一月余,后来我们从苏联总领事处知有苏联大使馆专机将经迪化赴渝,我们就经总领事同意,搭此便机,盛无可如何。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