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吟(187)

2025-10-10 评论

  “你把许淑宜安排住在哪里?”

  “在……修地下工事的时候住过警卫排的两间平房里。”

  “我听说根本不能住人。”

  “那不会吧?办事人员告诉我,那个地方不错嘛!”

  “彭其犯错误,他的家属没有犯错误,许淑宜还是个老干部。”

  “呃……这样好了,”章想赶快结束话题,“我亲自去看看,实在不行,换一换就是。”为了引开陈政委的注意力,他紧接着扯上别的事说,“政委,小盔入伍的事,我跟他本人谈了,他同意。明天就把手续办一办。”

  陈政委无言。

  那个被吓跑了的壁虎回来了,接着来了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不知什么原因发生了厮杀,有一个壁虎被咬伤掉下去了。胜利者们又在自己的同伴中寻找弱者,又开始咬杀,打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

 
   一九六八年的前半年,空四兵团大院里一直是风平浪静的。红海洋虽然还在,却已被南方强烈的阳光晒得褪色了,并且没有再增加新的。大字报和大标语不再充斥军营,只有文工团的大批判专栏上有时还偶然公布一点彭其的罪行材料。今年最热火的事物是毛主席像章。在制作像章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方面,空军是数一的。空四兵团领导机关年初建立了一个像章厂,投产不到半年,产品已销行全国。像章制造业是一门新兴工业,随文化大革命而兴起,一开始就表现了蓬勃的生气。互相竞争,新陈代谢,演变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人得到一枚最新式的像章,喜滋滋拿回家去,在路上遇到一个朋友,他手上有一枚比你的更新,又遇上一个朋友,他又有一枚前所未见的,相比之下,你手上的新像章只能立刻宣布淘汰了。像章在发展过程中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像章,单纯金色的和加上红色珐琅质的都有;第二个阶段是在形状和图案上下功夫,使得主题不突出,走了一段弯路;第三个阶段一面减少花样突出主题,一面往大的方面发展,最大的有挂钟那么大,需要用绳子吊在脖子上才行。有些地方有瓷像章、竹黄像章和塑料像章,也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由于像章制造业的爆炸性发展,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很多人以收集像章为志趣,革命不再参加;也有人用像章搞投机,趁着革命高潮营利。用像章打通后门,用像章做定婚礼品,用像章打扮姑娘,各种交易,各种用途,也跟像章的式样一般,叫人眼花缭乱。久而久之,像章的本来意义已完全丧失净尽。目前在空四兵团机关大院里,收集和交换像章的热潮正在汹涌澎湃。无论批判会也好,大字报也好,比赛背诵“老三篇”也好,所有那些去年吃香的事如今都不吃香了。干部们愿意用工资的一半去购买像章——如果有可能买到的话。

  大营门外面那条洁净的柏油马路上,当前正在进行一场热闹的像章交易,四个年轻的空军干部头碰头围在一起,站在马路中间。

  “我用两个跟你换这一个。”

  “不行,你那算什么!”

  “换给我吧!”

  “你拿什么?”

  “喏,这个。”

  “啊!这个好,这个好。”

  “你以为我真跟你换哪?休想!”

  “谁稀罕!”

  “算了算了!你们的都是老式的。”

  “换了吧!”

  “喂!走走走,到我家去,你把这个给我,我那里有五百多个,随你挑两个来换。”

  “别去!他那五百多个都是没人要的。”

  “干什么?干什么?想抢啊?土匪!”

  “这帽子你戴不上,我热爱毛主席,怎么的?”

  “干脆!看谁抢得过谁。”

  “来吧!来吧!你敢!”

  “抢啊!”

  “抢啊——!”

  于是,四个人扭成了一团。

  一辆北京牌吉普车从市区开来,老远见前方有人打架,便长鸣喇叭减速驶来。一直来到跟前,打架的还没有散,使吉普车无法通过,只得停下来按喇叭。

  “喂!来车了,”其中一个喊道,“到边上抢去,听见没有?”

  “他妈的!不像话!”被抢的人正在拼命抵抗,什么也听不见了。

  “嘀嘀——!”

  “喂!走开!走开!”司机也伸出头来喊了。

  这才总算把他们驱散了。被抢的人趁机撒腿就跑,“土匪”们哈哈笑着,闪向马路两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莫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