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商的官方语言,因为以龟甲和动物骨头作为载体而得名。最早甲骨文只是一种在巫师和贵族阶层之间流行的书面文字,经常被用于贵族少女和自己的爱人秘密传递情书,被视作是一种典雅精致的语言。
商朝著名的改革家盘庚大帝殷切地希望能尽快提高国民素质,因此他取消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樊篱,下令商朝的所有子民都必须学习甲骨文,不仅要写,而且要说出来。后一个要求让大家都很为难,因为甲骨文的风格与殷商口语不尽相同,结果经常会产生误解。
最严重的一次误解发生在共和历前438年,盘庚大帝批阅完三十捆竹简文件后问他的副手:还有什么竹子我需要签注的么?堪为表率的盘庚大帝使用了口语化甲骨文,结果他的副手将其错听成还有什么阻止我需要迁都的么?这位副手十分惊讶,连忙问道:您要迁去哪里?
这时候第二重误会发生,盘庚大帝以为他问的是:你要签在哪里?他不耐烦地回答:背面。副手没敢多问,盘庚大帝最讨厌下了命令之后还有人问东问西,于是他分毫不差地把这个命令传达了下去。
当盘庚大帝发现这一误解的时候,商朝的首都已经从奄迁到了北蒙。这是一个悲剧,此后盘庚大帝便取消了推广甲骨文的命令。但是习惯已经形成,殷商人尽管恢复了正常口语,但仍旧将这种语言称之为甲骨文。而真正的甲骨文则被埋到了地下,要到几千年后才会有人试图去破译幸运的是,这种文字不需要各取所需法。
听完夫荣的叙述,攸侯喜指挥官感觉到很高兴,因为他总算与当地土人开始了交流;同时他也很失望,因为纳海姆部落很落后,他们很少与外界来往,夫荣最远也不过是到过距离部落聚居地三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那还是因为迷路了。
所以在了解其他玛雅城邦、部落这个问题上,夫荣提供不了太多帮助。
攸侯喜指挥官觉得现在有必要采取主动一点的行动,他决定再多袭击几个玛雅部落或城邦,抓更多的玛雅人回来放入到鹦鹉培训语言集中营来。这样一可以扩大殷商殖民军团的影响,二可以开发出一批新的翻译人才说实话,攸侯喜指挥官对于夫荣的相貌实在没有什么好感,他觉得这样的翻译在交涉的时候会影响情绪,不交涉的时候也会!
他问夫荣:你知道距离你们呃城邦最近的部落或者城邦在哪里吗?
夫荣仔细地考虑了一下,用非常标准的甲骨文回答说:不知道。
于是,在共和历205年9月10日,玛雅的语法教师节,刚刚取得了初步胜利的殷商殖民军团首度陷入了困境敌人实在是太少了。
去年我们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悬崖,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为了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攸侯喜指挥官决意要向中美洲内陆进发。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执行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他完全不知道距离营地最近的玛雅人部落或城邦或其他随便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在这方面夫荣帮不了什么忙,她在学会甲骨文之前只是个每日忙着给玛雅水警准备食物的厨娘,世界观非常狭窄。她只能告诉攸侯喜指挥官一些极为粗浅的玛雅习俗比如部落和城邦的区别,还有关于营地内部许多人的密辛。
纳海姆部落的其他人或许知道的更多一些,可惜他们不是死了就是疯了。
因此,攸侯喜指挥官不得不派出殷商军团的战士向四外搜索。这是一件极为冒险的事情,这周围全是茂盛的热带丛林,充满了不确定因素,里面有野兽、毒蛇、有毒花草、甚至还有爱斯基摩人和加拿大人。稍有不慎,斥侯们就有可能遭遇不幸,而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除非东方大陆再度发生政治变动,逼使周朝的某一位忠心诸侯循同样的航线来到墨西哥。那至少得等上八百年。
攸侯喜指挥官不想拿宝贵的战士去冒险,但眼下也没有其他人力资源可供调度。因此他采取了一种极为谨慎的方式,把战士、巫师和公共关系专家按照比例编成一组,让他们一起出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兵种之间的长处:士兵负责对抗潜在的危险,巫师为士兵提供神的加护,而公共关系专家则负责让士兵相信巫师的加护确实有效。
攸侯喜指挥官以营地为中心,将周围一圈分成八个角度相等的扇形区域,用乾、坤、震、坎、离、震、艮,兑、巽来表示,其中重点的搜索地区是位于东方的震区和东北方向的艮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