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今天还在昨天(18)

2025-10-10 评论

    “干什么?”
    “想买一支雪糕吃。”
    我同意了。几毛钱就是七毛钱。因为一支雪糕七毛钱。
    于是儿子接连每天吃一支雪糕。
    有一天我又命他坐在对面,郑重地严肃地告诉他——七毛钱等于爸爸或妈妈每天工资的一半。爸爸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共吃了还不到三四十支——当然并非雪糕,而是“冰棍”。且是三分钱一支的。舍不得吃五分一支的。更不敢奢望一毛一支的。只能在春游或开运动会时,才认为自己有理由向妈妈要三分钱或六分钱……
    我对儿子进行类似的教育,被友人们碰到过几次。当着我儿子的面,友人们自然是不好说什么的。但背过儿子,皆对我大不以为然。觉得我这样做父亲,未免的煞有介事。甚至挖苦我是借用“忆苦思甜”的方法。
    友人们的“批判”,我是极认真地想过的。然而那很过时的,可能被认为相当迂腐的方法,却至今仍在我家里沿用着。也许要一直沿用到儿子长大成人。打算在他干脆将我的话当耳旁风的时候打住。
    所幸现今我告诉了他的,竟对他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次,儿子把作业本拿给我看,虔诚地问:“爸爸,这一页我没撕掉。我贴得好吗?”
    那是跟我学的方法——从旧作业本上剪下一条格子,贴在了写错字的一页上。
    我是从来舍不得浪费一页稿纸的,尽管是从公家领的。
    那一刻我内心里竟十分的激动。情不自禁地抱住他亲了一下。
    “爸爸,你为什么哭呀?”
    儿子困惑了。
    我说:“儿子啊,你学会这样,你不知爸爸多高兴呢!”
    我常常想,我们这一代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拉扯着我们父母的破衣襟,跟着共和国趔趄的步子走过来的。怎么,我们的下一代消费起任何东西时的那种似乎理所当然和毫不吝惜的损弃之风,竟比西方富有之国富有之家的孩子们要甚得多呢?仿佛我们是他们的富有得不得了的爸爸妈妈似的。难道我们自己也荒诞到这么认为了吗?如果不,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一些他们应该知道的事呢?
    我的儿子当然可以用上等的复印纸习画,可以有许多彩色笔,可以不必背补过的书包,可以想吃“紫雪糕”时就吃一支……
    但他必须明白,这一切的确便是所谓“幸福”之一种了!
    我可不希望培养出一个从小似乎什么也不缺少,长大了却认为这世界什么什么都没为他准备齐全,因而只会抱怨乃至憎恶的人。
    无忧无虑和基本上无所不缺,既可向将来的社会提供一个起码身心健康的人,也可“造就”成一批少爷。
    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再也养不起那么多少爷的。现有的已经够多的了!
    难道不是吗?
    少爷小姐型的一代,是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报应。而对一个穷国一个正在觉醒的民族,则简直无异于是报复。

    谁不希望拥有一个小小花园?哪怕是一丈之地呢!若有,当代人定会以木栅围起。那木栅,我想也定会以各人的条件和意愿,摆弄得尽可能的美观。然后在春季撒下花种,或者移栽花秧。于是,企盼着自己喜爱的花儿,日日的生长、吐蕾,在夏季里散紫翻红开成一片。虽在秋季里凋零却并不忧伤。仔细收下了花籽儿,待来年再种,相信花儿能开得更美……
    真的,谁不曾怀有过这样的梦想呢?
    都市寸土千金,地价炒得越来越高。今后将更高。拥有一个小小花园的希望,对寻常之辈不啻是一种奢望,一种梦想。某些副部级以上的干部,而且是老资格的,才可能希望成现实。于是令寻常之人羡眼乜斜。
    我想,其实谁都有一个小小花园,谁都是有苗圃之地的,这便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人和动物的区别,除了众所周知的诸多方面,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心不过是人的一个重要脏器,而内心世界是一种景观,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断地作用于内心渐渐形成的。每个人都无比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心脏的健损,以至于稍有微疾便惶惶不可终日。但并非每个人都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的内心世界的阴晴,己所无视,遑论他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