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今天还在昨天(2)

2025-10-10 评论

    对于人生,早已有了许多种比喻。
    我想,人生也是可以比做一块画布的。有人的一生如巨幅的画布,其上所展现的情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有人的一生充满了泼墨式的,大写意式的浪漫,或充满了起伏跌宕的戏剧性。看他们的人生画布,好比看连环画。
    但大多数人的人生画布是小幅的。我的人生画布就属于大多数人中的一例。我曾与朋友们戏称之为“手帕人生”。是的,我也就是在这么大的尺寸中,以写实的,有时甚至是以工笔的画法,相当认真地一层层涂抹我的寻常人生。我的人生画布上太缺乏浪漫色彩,更没什么戏剧性,内容简明甚是单调。我的童年和少年,其实也就根本不怎么值得回忆,更不值得写出来供人看。
    又,我觉得,童年是人生画布的底色。底色上即使勾勒出了影影绰绰的人形,却往往属于“点彩”派、“印象”派的那一种。远看或还辨得清轮廓,近看则就与底色模糊成一片了。毕竟,那轮廓的边缘,与底色融得太平贴,并不能从底色上凸现出来……
    我觉得,少年是人生画布上关于人的首次白描。此时画布上一个少年的眉目略清。他的表情已能默默无言地预示着他未来的性情和品格。甚至,已有几分先天性的因素含蓄在他的眼里,预示着他未来的命运了……
    分析我们大多数人之人生的画布,皆证明着这么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我的童年和少年,在我人生的画布上,尤其符合此一种普遍性。那“手帕”上的小人儿有我今天的影子。
    我自己这么认为……

    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
    这种老式产品,十五年前就被淘汰了。如今,要寻找它的一个“同类”,不比寻找一件马褂容易。若坏了,任何修笔铺都无法修配,人家肯定会劝你干脆扔掉,买支新的。
    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道很粗,写一个笔划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笔帽倘非胶布缠着,早就四分五裂。笔囊几年前就硬化,被我取消,权当蘸水笔用。笔杆换过了,用火烤着硬“安”上的。“安”是“安”上了,却不可能再拧下来。
    它是母亲给我买的。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了。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我真羡慕我的同学们,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
    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我不停止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
    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为了今天给你买一支吸水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么?叫妈妈怎么向邻居张得开口啊?……”
    我却不管母亲好不好意思再向邻居张口借钱,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每次走向邻居家借钱,都需鼓起一番勇气。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