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今天还在昨天(7)

2025-10-10 评论

    语文老师走出教员室,我便拿起书包逃离了学校。
    我一直跑出校园,跑着回家。
    “梁绍生,你别跑,别跑呀!小心被汽车撞了呀!”
    我听到了语文老师的呼喊。她追出了校园,在人行道上跑着追我。
    我还是跑。她紧追。
    “梁绍生,你别跑了,你要把老师累坏呀!”
    我终于不忍心地站住了。
    她跑到我跟前,已气喘吁吁。
    她说:“你不想上学啦?”
    我说:“是的。”
    她说:“你才小学四年级,学这点儿文化将来够干什么用?”
    我说:“我宁肯和我爸爸一样将来靠力气吃饭,也不在学校里忍受委屈了!”
    她说:“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将来也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我说:“那我就当一个不好的工人!”
    她说:“那你将来就会恨你的母校,恨母校所有的老师,尤其会恨我。因为我没能规劝你继续上学!”
    我说:“我不会恨您的。”
    她说:“那我自己也不会原谅我自己!”
    我满心间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哇的一声哭了。
    她抚摸着我的头,低声说:“别哭,跟老师回学校吧。啊?我知道你们家里生活很穷困,这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和羞耻的。你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一位老师都喜爱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才是啊!”
    我只好顺从地跟她回到了学校。
    如今想起这件事,我仍觉后怕。没有我这位小学语文老师,依着我从父亲的秉性中继承下来的那种九头牛拉不动的倔犟劲儿,很可能连我母亲也奈何不得我,当真从小学四年级就弃学了。那么今天我既不可能成为作家,也必然像我的那位小学语文老师说的那样——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一位会讲故事的母亲和从小的穷困生活,是造成我这样一个作家的先决因素。狄更斯说过——穷困对于一般人是种不幸,但对于作家也许是种幸运。的确,对我来说,穷困并不仅仅意味着童年生活的不遂人愿。它促使我早熟,促使我从童年起就开始怀疑生活,思考生活,认识生活,介入生活。虽然我曾千百次地诅咒过穷困,因穷困感到过极大的自卑和羞耻。
    我发现自己也具有讲故事的“才能”,是在小学二年级。认识字了,语文课本成了我最早阅读的书籍,新课本发下来未过多久,我就先自通读一遍了。当时课文中的生字,标有拼音,读起来并不难。
    一天,我坐在教室外的楼梯台阶上正聚精会神地看语文课本,教语文课的女老师走上楼,好奇地问:“你在看什么书?”
    我立刻站起,规规矩矩地回答:“语文课本。”
    老师又问:“哪一课?”
    我说:“下堂您要讲的新课——小山羊看家。”
    “这篇课文你觉得有意思吗?”
    “有意思。”
    “看过几遍了?”
    “两遍。”
    “能讲下来吗?”
    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能。”
    上课后,老师把我叫起,对同学们说:“这一堂讲第六课——小山羊看家。下面请梁绍生同学先把这一篇课文讲述给我们听。”
    我的名字本叫梁绍生,梁晓声是我在“文革”中自己改的名字。“文革”中兴起过一阵改名的时髦风。我在一张辞去班级“勤务员”职务的声明中首次署了现在的名字——梁晓声。
    我被老师叫起后,开始有些发慌,半天不敢开口。
    老师鼓励我:“别紧张,能讲述到哪里,就讲述到哪里。”
    我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开口讲了:“山羊妈妈有四个孩子,一天,山羊的妈妈要离开家……”
    当我讲完后,老师说:“你讲得很好,坐下吧!”看得出,老师心里很高兴。
    全班同学都很惊异,对我十分羡慕。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