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看威胁世界秩序的国际风云时,心里便每每产生以上联想。
这联想又渐渐形成了我一种总的理念,那就是——一只脱轴的轮子终究是不会滚出多远的。它从脱轴并向前滚去那一刻开始,其实正是越滚越接近着它的翻倒。无论那因倒是自行的还是人的措施的成功。它在公路上造成员大的秩序混乱的时候,恰恰是,而且几乎一向必然是它对公路秩序造成的破坏性接近结束的时候……
报载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香港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发表观点时说——“那不是地狱的开始”。
此话对南斯拉夫这一国家和它的人民分明有失公正。
毕竟,南斯拉夫这一国家和它的人民经历了七十余天的狂轰滥炸,许多平民家破人亡啊!但,倘我们平静地来思考老布什的话,那么他的话里是否包含这样的看法呢——一切终将结束,一切即将结束,一切必会过去我相信他的话肯定包含这一理念。肯定!
而南斯拉夫人民在那七十余天灾难性的日子里,也肯定是靠同样的理念支撑的——一切终将结束,一切即将结束,一切必会过去……
是的,真的——一只脱轴的轮子,是绝不可能一直接下去,一直不停地扩大着它的破坏力而不结束的。
区别是,仅仅是——世界以什么样的方式使它结束它的破坏力。
用这种理念来看世界——迄今为止发生过的一切灾难性的(指人为的,也指自然力造成的)大事件,都如同从一辆行驶的车上脱轴的“轮子”。
一次世界大战是这样一只“轮子”——它过去了。
二战是——也过去了。
中苏两国的冷战关系是——它过去了。
中印边境冲突、中越边境冲突,都是那样一只“轮子”,都曾对两国关系造成破坏牲,都过去了。
中美两国的冷战关系最长久——但恰恰在它“滚”到最大的加速度的时候,它结束。
“文革”时期的中国人反美情绪特别的高涨。
但尼克松恰在“文革”时期访问了中国,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中美联合公报》恰成“文革”年代产生的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最重要的国际关系文件。
目前的印巴边境冲突,也是一只“脱轴的轮子”,也会很快就结柬就过去的。
一辆行驶着的车的轮子为什么会脱轴呢?归根到底是人的责任——世界毕竟还没实现所谓“大同”,“利益”二宇也便不是“大同”的。在不是“大同”的世界上,一概的人,包括最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元首,都不可能按照所谓“大同”的理念参与处理国际事件和争端。即使有少数杰出者的主观理念是超前的、“大同”的,往往也无法左右客观。
那么,人类就只有一次次接受“轮子”脱轴的现象。
但是我深信,既然以前的“轮子”脱轴现象一次次结束了,以后也会一次次发生再一次次结束。
因为人类令那一只脱轴的“轮子”停止破坏性滚动的经验和能力,不是更小了,而是更大了;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不是更简单化了,而是更能动了……
故我对世界的总态度是极其乐观的。
在二十一世纪,又会有什么中美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呢?
我深信是不会的。
在二十一世纪,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吗?
我深信是不会的。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导弹轰炸了中国骏南使馆——这一件非常具体的“轮子”脱轴事件已经过去,已经结束。而且应该从中美双方的国家利益的理念上被认为过去,被认为结束。是中国人用抗议的方式阻止住了那一只“轮子”的滚动。美国人把它捡回去了,又安在自己的车上了。
确乎,在美国有某些一贯反华并继续反华的政治人士。
但我认为他们的作用和影响还算不上是美国这辆车的一只“轮子”,只不过是驱动轴的常规的性能质量问题。
确乎,在中国因而激起过较强烈的针对美国的民族情绪,但这种情绪也算不上是中国这辆车的一只“轮子”,只不过是应急反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