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危险,在于这种制度在一经订立之后,我们即易于忘却我们这已渐渐或将要脱离教育的真正理想目标,即我所说的智识上鉴别力的发展。所以孔子所说:“多见面识之,知之次也”这句话,仍有牢记之价值。世上实无所谓必修科目:无必读之书,甚至莎士比亚剧本也是如此。学校好似已采用一种愚笨的概念,以为只须从历史或地理中采集若干有限的资料,便足以供一个学者之所必需。我曾受过相当的教育,但我至今弄不清楚西班牙京城叫什么名字,并且有一个时期还以为哈佛那是一个邻近的古巴的海岛呢。必修课程的规定,其危险在于它义涵一个人只要读完这个课程,便已在事实上知晓了一个学者所应知晓的事情。所以一个毕业生于离校之后,即不再企图更事学问,或再谈一些书,因为他是已经学完了一切应该知道的学问了。这也无怪其然,因为这是一个合于逻辑的结果。
我们须放弃一个人的智识,有法子可以考验或测量的概念。庄子说得好:“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寻求学识,终不过是像去发现一个新大陆,或如爱纳托尔佛郎士AnatoleFrance所说:“一个心灵的探险行为”。我们如用一种坦白的,好奇的,富于冒险性的心胸,去维持这个探索精神,则这种寻求行为,便永远是一种快乐,而不是痛苦了,我们应该舍弃那种规定的,划一的,被动的,强记事实方法,而将这种积极的滋长的个人快乐,定为理想目标。文凭和学分如一旦废除,或仅仅值其所实值,学问之寻求,即能趋于积极。因为那里做学生者,至少要自问为什么而读书了。这句话在目下是无须他来答覆的,因为现在每个学生,都知道他为了要升入二年级,所以在一年级读书;为了要升入三年级,所以在二年级读书。这种外加的意念,其实都应该丢弃,因为寻求知识,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而和旁人不相干的。现在的学生,有许多是为了注册员的关系而读书,有许多是为了他们的父母,或教师,或未来的太太的关系而读书,以便取悦于耗费了许多金钱培植他们的父母,或以便取悦于看待他们很好很热心的教师,或是以便将来可以多赚些钱,去养他们的家口。我以为这类思想都是属于不道德的。寻求知识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而和旁人无干。只有如此,教育方能成为一种快乐。并趋于积极。
讲到人,最难于了解的是他对工作所抱的观念,以及他自己要做的工作,或社会需要他做的工作。世间万物尽在过悠闲的日子,只有人类为着生活而工作。他因为不能不去工作,于是在文明日益进步中的生活变为愈加复杂,随时随地是义务、责任、恐惧、障碍和野心,这些并不是生而有之,而是由于人类社会所产生。譬如当我坐在书桌边时:我看见一只鸽子,在那远处的一座礼拜堂的尖塔边回翔,绝不虑午餐要吃些什么。但是我的午餐就比那鸽子复杂得多,拿到我面前的食物,已经过了千万人的工作,已经过了一种极复杂的种植、贸易、运输、递送、和烹饪,正因如此,人类要获得食物比动物困难万倍。如果一只森林里的野兽跑进人类的都市里来,看到人类为生活而如此匆忙,这只野兽一定会对这个人类社会发生很大的疑惑和惊奇。
我想那森林中的野兽,它的第一个思想,一定是说人类是唯一工作的动物,因为在世间除了一些驮马和磨坊里的水牛之外,所有的动物甚至家畜都不必工作的。警犬很少去执行职务,看门的狗总是玩耍的时候多,并且在阳光温暖的时候,总要舒舒服服地在地上睡一下;那贵族化的猫更用不着为生活而工作,它有一个天赋的敏捷身体,可以随时跳过邻居的篱笆,它甚至不以为自己是一个俘囚——想到什么地方去就去。这样看来,世间只有人类辛苦地工作,驯服地关在笼子里,为了食物,被这个文明和复杂的社会强迫着去工作,为了自己的供养而烦虑。我虽然知道人类也有人类的长处——智识的愉快,谈话的欢乐,和幻想的喜悦,例如在看一出舞台戏的时候,更能表现出来,可是在这里我们不能忘掉根本的事情,就是人类的生活太复杂了,只是一个供养自己的问题,已经要费去我们十分之九以上的活动力。所以文明大约是寻觅食物的问题,而进步便是使食物越加难于得到的一种发展。文明如果不使人类难于得到食物,对绝对不用这样劳苦的地工作。人头的危机是在社会太文明,是在获耽食物的工作太辛苦,因而在那获取食物的劳苦中,吃东西的胃口也失掉了——我们现在已经达到这个境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