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生(8)

2025-10-10 评论

    在这个完全是人与人所组成的社会里,只要你能了解上述这些要点。你必能得心应手的去应付四周的人物,对方也将对你发生好感,处处协助支持你了。

    内在的身心宁静由于日常的控制感情,这既无秘诀又无捷径之可言。单凭看一两本书即想身心宁静亦属妄想。获得宁静的惟一办法,行之若素,思之以恒,同时要有信心。
    最简单的基本实践先求身体上的镇定,不要用力踏地板。不要擦拳搓手。
    不要拍案叫绝怒吼。不要来回地踱方步。不要往牛角尖里乱钻。人在激动兴奋中,动作随之趋于急切。为了避免言行急躁有一最简便的巧妙方法——站稳、坐下、躺了。竭力设法把说话的声音压得低低的。
    言行平和必先思想清朗,言行系诸心境,而心境影响言行。一个人的身心是永远相互为用,有一位朋友天生是个急性子,碰一碰他就捏起拳头,提高喉咙,但他有自知之明,易言之,他控制得住自己,每处此境,他立刻把手指头伸直,绝对不容弯起来,竭力地把声音放低,低得似在耳语。他说,“一个人是不可能用耳语跟别人吵架的呀!”
    这是控制情感上暴躁、急促、兴奋、紧张最有效的经验之一,谋求宁静的初步当然是先从身体的动作下手,慢慢地会觉得只要压得住暴躁仓促的动作,情感的热烈自然低降,等到热烈的情感泄了气,又怎么暴躁得起来。这时候我发觉因为不再暴躁,节省下无数精力,因此你不再会常常疲倦得可怕。
    遇事冷静,或不感情用事,或恬淡融融。在某些境遇下,即便显得迟钝些何妨。如此待人处事决不至搞到感情破裂的程度。言行修养到这个地步,则对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态度必然尽情尽理而恰到好处。
    人各有其聪明、智慧、个性,为理智和感情的平衡发展,不妨迟钝恬淡冷静一点,此乃中国圣贤所主张的“大智若愚”是也。
    为了宁静平和,下列六点,若得经常身体力行,对你今后的生活必有裨益。
    1.清心静坐,绝对地就是宁静没有一点儿思虑。
    2.静坐完了之后,慢慢地想到自己的心像一面湖,先是澎湃不已,继而风息浪平,继而平静无波,最后宁静得无一丝儿绉。
    3.宁静之后想一两分钟,想那美丽最平和的景色,远山红霞,黎明朝暾曾历其境,又临其境。
    4.缓缓默诵清平、朗爽、和宁的字眼、诗词、名句。
    5.回忆平生无愧于衷而心安理得的一些往事。
    6.求心的一贯宁静,复诵古今完人修身致静名句。一字一句细细咀诵,而临绝对宁静之境。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迷恋机会,有许多人在曲解机会,机会究竟是什么呢?机会确是一样非常渺茫,似无而有,似易而难的东西,它之与人生,绝不能发生决定作用,至多也仅是点缀而已。
    试以投掷一元硬币的正反两面而论,究竟是正面机会多,还是反面次数多呢?
    相信你我一定都答不出所以然来,因为其或然率几乎完全相同;也许有时正面多,有时反面多。但不论情形怎样,如果你长期加以试验统计的话,其机会几乎是相等的。
    一个人的事业前途亦复如此,世上绝无一辈子倒霉的人,如果你总以机会未到,而为原谅自己不图进取的借口;如果你只晓得等待机会,而不去创造机会;如果你只梦想着机会到来以后如何如何,你的机会势必像等待触礁的船只一样,永远想望,永远绝望。
    因为机会不是等待所能到来的,守株待兔,其愚蠢已为人所尽知。聪明的你,还在等待什么?何不急起直追,勇往前进呢?
    人贵立志,只要持之以恒,光明前程指日可达成,机会不等自来;反之,如果老是执迷于机会,非但机会不来,且将噩梦连连。

    英国却斯斐尔特伯爵(LurdChelsierfield)说:“凡是值得做的事,也值得做得很好。”大大小小一天你至少做一百件事,你是不是每件都做得很好?还是很机械地做去,很疲累,没精打采地做去?如果一件事做得好不好你都不在乎,那么这件事一定没有做好。一旦你把心放在上面那就一定有相当的成就。小事和重大的事一样,都是一种挑战。这既然是该做的,就好好地做去。你到一家小店里,也许只买五毛钱的东西,可是交易虽少,那老板都很小心地伺候JamesT,Margan你,表现得很雅致,很准确,很谨慎,你对他也很尊敬。因此如果你做事不论大小,每件事都把他看作是你终身事业,那么世人也会尊敬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