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谈吧。”黄可凡行长歪在沙发里,低垂着眼睛看着自己的双脚说。
过了一会儿,杜念基看着张晓枚副行长问:“前一阶段我们向储户超额支付了多少利息?”
“截止到上个月底,已经支付了2940多万。”张晓枚说,“如果我们再坚持这样的政策,估计年底之前还要支出1200万元的高额利息。这样我担心年底我们完成总行给我们的赢利4?56亿元的利润指标,就很有压力了。”
曹平林刚要说话,黄可凡行长歪着头问王华宇:“其它银行的情况怎么样?”
王华宇斟酌着一字一句地说:“其它银行的情况越来越不好了。现在接近年底,各行完成任务都有压力,所以也开始白刃战了。几家银行之间互相攀比,贴水给得越来越高,这样把老百姓也惯出了毛病,他们手里拿着现金,到处打听哪家的利息给得高,谁给得高就存到谁那里去。现在真是人心不古啊,人们都向钱看,搞得我们也很被动。”
“其它银行给到多少贴水了?”杜念基问。
王华宇说:“据我们侧面打听,大约每一万元给到四百元了,看情况这个势头还在往上涨。”
黄可凡行长看着张晓枚说:“据我所知,南方的银行搞‘高息揽储’,每一万元已经给到了八百元。我们省的经济情况不如他们,假设按六百元计算,我们为了完成剩下的八亿元存款任务,就还要支付四千八百万元的利息,所以你估计的情况还不准确。”
听了黄行长的话,张晓枚的脸红了一下。但是黄可凡很快又问到:“那么你估计年底的收益情况怎么样?”
张晓枚立即说:“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假设我们从现在开始没有其它大的支出项目,完成总行的利润指标是没有问题的。”
“大家议一议吧。”说完,黄可凡又陷在了沙发里。
其实,黄可凡已经用一番不着边际的对话,把今天会议关于存款工作的议题无形地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了,那就是:本年度剩下的三个月里,商贸银行的存款工作该怎样搞下去?是继续搞高息揽储,还是通过其它手段促进存款的增长?老头子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各位行长的面前,等待他们的回答,但是他本人却不打算表露出自己的看法,就等着这些人各抒己见了。
会议室里沉默着,大家在考虑着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黄行长的问话里,人们似乎隐约听得出来老头子好像不太赞成搞高息揽储,而邓成功曹平林又极力主张这个做法。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决定了自己的屁股到底坐到哪个阵营中去的立场问题。本来按照商贸银行原有的势力,黄可凡杜念基一派拥有绝对优势,人们一直对他们趋之若骛。但是近来发生的情况却导致了战局的根本转变,所以在关键的时刻,对高息揽储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的表态,就是对黄邓两个集团的表态,在这样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上,着实让人难以抉择。省商贸银行的领导班子一共七个人,按照职务排列,分别是黄可凡行长、杜念基副行长、曹平林副行长、张晓枚副行长和主管党务、总务工作的许华山行长助理,纪检组长邓成功和工会主任向明强不在行长之列,但同样是副行级领导,邓成功还是党组成员。这样的数量就像中央政治局常委一样采取单数形式,以便于在关键问题的表决方面形成多数派和少数派的对比,从而对重大问题进行表决。而现在对高息揽储问题的表决过程,则非常明显地成为重新划分势力的过程、重新划分阵营的过程,而邓成功和曹平林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倒不必为是否搞高息揽储而发表什么演说了,那样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因为现在关键的问题不是就什么高息揽储问题进行表态,而是对两个阵营进行表态,所以要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方才显露出胜者的真正实力。
七位行长沉默着,沉默让人感到好像要窒息了一样。
沉默中,杜念基忽然发现岳振阳的脸红了起来,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就赶紧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了他:毕竟是年轻人,不知道行长办公会的严肃性和政治性。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往往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事态的发展方向,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能说。而此时的王华宇就像睡着了一样,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杜念基禁不住在心里笑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龙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