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惊悸(165)

2025-10-10 评论

    肖冬云被问烦了,就没好气地说:“我觉得她很反常!”
    结果他做贼心虚地不敢再问。
    他怕肖冬梅找个借口离开“疗养院”,为的是可以在外边的什么地方自杀。他几次梦见肖冬梅自杀了,而他被公安机关带去认尸,接着受审……
    肖冬梅终于又回到了“疗养院”,他才不再做那样的梦。
    但他又怕肖冬梅哪一天当众呕吐,之后当众指着他说:“李建国使我怀了孕!”
    这一种不安,成了他心口的痛。倘肖冬梅不拿好眼色看他,痛得就分外剧烈。而自从肖冬梅回到“疗养院”,就没拿好眼色看过他一次。他心口的痛也就几乎成了顽症。他一路上有时随着胡雪玫引吭高歌,或听胡雪玫讲了一段什么笑话以后过分夸张地哈哈大笑,那纯粹是一种自疗的方式,好比颈肩病人以疼麻的部位去抵磨树杈。
    有一天下了火车出站时,别人们走在前边,胡雪玫叫住了他。
    她板着脸问:“你怎么一点儿礼貌都不懂?不替校长拎皮箱!”
    他就默默替她拎起了皮箱。
    她将一只手袋也拾在他肩上了,自己空着手走在他身旁。
    李建国说:“这不好吧校长?”
    她白了他一眼,反问:“怎么不好?”
    李建国说:“自己拎着这只手袋,也累不着你。”
    她说:“你怎么知道累不着我?给你机会为我服点儿务,是瞧得起你。我怎么不给赵卫东这种机会?不喜欢他!”
    李建国说:“校长,那你也别喜欢我得啦!还是一碗水端平,也赐给赵卫东一次为您服点儿务的机会吧!”
    她站住了,瞪着他说:“别跟我耍贫嘴,你对我的宝贝儿干了些什么,当我不知道?她原原本本地告诉我了!”
    李建国也不由得站住,脸顿时白了,脑门儿上出了一片大汗珠儿。
    她笑了,又说:“不过你也不必惴惴不安的。我已经给她吃过事后避孕的药了。跟事前吃一样万无一失。你也不必一路上再偷偷打量她的肚子了,她的肚子绝对不会大起来的。我是看你担惊受怕怪可怜的,才给你也吃一颗定心丸儿……”
    李建国感激之情难说难表,脸色由白转红,嘿嘿傻笑不已。
    那之后,他才真正地“旅途快乐”起来。并且,任劳任怨地充当胡雪玫的仆从……
    半个多月以后,确切地说,是在第十八天接近中午的时分,一行七人终于到达了四名红卫兵三十几年前离开的那一座县城。
    之前,县里的,不,市里的领导,专门为此事召开了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并请几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几位名流贤达共同商讨之——那县城现已改成了地级市。规模拓展了十几倍,人口已近百万了。
    市长和市委书记认为,这么一档子事儿降临本市,市里任何方面都不做出一点儿反应,置若罔闻,也不行啊!可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做出反应,又拿不准原则性。所以想听听各方面的意见。
    有人自然首先想到了一定要与“上边”保持一致,不可自行其是,于是问省里是否有指示。
    市委书记说:指示省里是有的。不过太含糊了,只一句话——酌情灵活对待。
    于是有人说,态度已经包含在这句话里了嘛,以平常心对待就是了嘛!
    于是有人说,什么叫“以平常心对待”呀,这话就不含糊?含糊得等于没说。有兄弟省民政部门的同志带队,一位还是处长,没人出面接待成何体统?
    有人建议由本市民政局长出面接待,市长和市委书记哪一位可以陪着吃顿接风饭。
    此建议无人反对,当即采纳,记录在案。
    又有人建议应该举行个欢迎仪式。
    立刻有人强烈反对——对红卫兵,欢的什么迎啊?!他们还光荣啦?!
    于是有人反对,反对者说凡事头脑都要灵活点儿嘛!说三十几年前的人活了,又是四名红卫兵,这也非是寻常事啊!总是要新闻公开的吧?多具轰动性的新闻啊!与本市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本市的幸运啊!省里不是也指示要“灵活对待”吗?利用这件事,合理炒作新闻,定能一举大大提高本市的知名度啊!知名度提高了,不是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吗?发展不是硬道理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