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惊悸(172)

2025-10-10 评论

    刘小婉哪里肯接。
    肖冬云恳切地说:“你拒绝,我可生气了!”
    刘小婉这才不再往她手里塞还了。
    肖冬云又说:“也不知够不够买一台洗衣机?如果够,就买一台吧!瞧你那双手都啥样了。你不心疼自己,我看了可心疼你……”
    刘小婉一扭头,落泪了……
    两位带队心很细,考虑到赵卫东的姐姐弟弟家境困难,给了他两千元。
    那天晚上,他在他的房间里接待了他的弟弟。
    他弟弟是自己前来的。
    他弟弟,才五十岁不到的人,已老得像一个小老头了。
    他对他的弟弟又怜悯,又嫌恶。仿佛自己的一部分,完全是由于弟弟的不争,也变得彻底地没了希望似的。
    哥哥和弟弟之间只握了一下手,像两个第一次见面的人,态度都淡淡的。在弟弟一方,是由于自卑;在他这一方,是由于沮丧。
    弟弟使他沮丧加沮丧。
    弟弟说,来时去找过姐姐,姐姐不愿见他。
    他说:“也好。”
    弟弟又说,其实姐姐不愿见他,不是因为对他半点儿感情都没有,而是考虑得太多,怕他将来住到姐姐家去,成了姐姐的拖累……
    他说:“我怎么会!”
    弟弟吭哧半晌,憋红了脸又说,自己的家境也不好,那是照顾不了他这位哥哥的……
    他说:“你也考虑得太多了。”
    于是哥哥弟弟之间,几乎再就无话可谈了。
    弟弟起身告辞时,他给了弟弟一千元钱。
    弟弟既未问他哪儿来的钱,也不拒绝,立刻就伸手接了。
    他说——以外交通告似的口吻说:“以后,如果我混好了,会经常给你寄钱。如果你没收到我寄的钱,那就证明我混得不好。那你也不必打听我在哪儿,不必给我写信,写信要钱更是白写。我也不会给你写信。你就当我已经死在三十几年前了,没我这哥哥吧!”
    弟弟说:“行。我听你的。”
    ……

    肖冬云决定留在“一中”继续三十几年前中断了的初中学业。
    当年的县“一中”,如今已是省重点学校。它也完全不是从前的面貌了。连省城一些或有权或有钱并且对儿女寄予厚望的人家,都托关系走后门将孩子送到“一中”来。但是仅靠权或靠钱并不能遂心所愿。予以“照顾”的分数从没超过五分。
    虽然肖冬云是三十几年前的老校长的女儿,对她还是进行了入学资格测验。之后,现任校长,也就是当年和赵卫东一样暗恋过她的高二男生,亲自和她谈了一次话。
    他坦率地说:“你插初三看来是肯定不行的。那你很难跟得上。尽管你已经初中毕业了。如今的初中课程,比当年的初中课程深得多啊。跟初二你同意不同意?那也得从初二第一学期开始读。”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同意。只要学校接受我,从初一读起也行!”
    校长说:“好。有你这种态度就好。”
    她如释重负地笑了。
    校长又说:“我们‘一中’曾拒绝过一位省委副书记的孩子入校。”
    肖冬云庄严地说:“我保证像我当年一样努力学习。”
    第二天她就住校了。
    她在校园里走了一遭,除了一株老槐树,再什么保留在记忆中的景物也没看到。
    伫立老槐树前,她在心里说:“爸爸,我回到‘一中’了!”
    一阵轻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乔博士给她写来了一封信,勉励她不但要考大学,还应考研。并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做她的导师。字里行间,爱意绵绵。
    对于乔博士,她是心存千言万语的。
    然而她的回信却极短。那简直不能算是一封信,只能算是一句四字电文:一言为定。
    肖冬梅跟胡雪玫走了。
    胡雪玫要将她培养成一名歌星。两人正式签了合同,而且由张、郝两位同志做公证人。胡雪玫还主动预支了一笔钱给肖冬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