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1)

2025-10-10 评论

    中国的书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书写成为统一中国的重要手段。不管他们所说的语言如何变化,因为书写的文字的视觉特征并不依赖发音,因而也不会产生误解。基督十字架的象征是一个类似的例子。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以不同的方式说出和拼写它(Cross,Crois,Kreuz),然而各国的人对于十字架图像的含义对于各国的人都非常明白,不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这对中国人的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的尊崇感。如今,有文化的中国人能够轻松地阅读并准确地理解孔子的著作,虽然在流失的岁月中发音改变了许多,然而书写的文字并没有发生改变。孔子说古语,然而其书写的文字没有改变。如果一个人能自如地阅读中国现代文学,那么通过同样的训练他能阅读五百年、七百年或两千年前的中国哲学典籍。比较一下西方人阅读英国诗人杰弗里?乔叟作品的难度,他只不过生活在六百年前。要是孔子的著作在一千年前就难以卒读,中国人还会对孔子顶礼膜拜吗?
    图像文字的书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另一个真正巨大的困难。两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用古代的汉语进行书写,完全不同于当今口语。学习古代汉语付出的劳动堪比西方人学习阅读和书写拉丁语。对于处于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来说,掌握书面语言也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1917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最重要的革命,一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胡适领导了汉字书写的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如今所有学校都接受了这种体系。这使得书写汉字更容易。
    由于这些原因,汉语的单音节特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不知其最初从何而来,很少辅音和音节,也很少强调语音。无论如何这使得汉语在形成过程中远离了拼音的书写。这也逐渐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专门的知识分子阶层,成为一种强大的统一国家的力量,一条连接历史的强有力的纽带。如今大众教育正在打破少数人才能读写的特权。我觉得中国人不会放弃他们传统的书写方式,因为这与中国文化和书法韵味深厚的美感联系在一起,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可以与绘画相媲美并与绘画唇齿相依。但是在保留这些特征的同时,至少尽可能减少目前使用的数量,同时通过减少笔画和消除更复杂的形式达到简化文字的目的。
    这是一个满月的夜晚,朱频绞尽脑汁地琢磨中国汉字的拼写。现在他毫无倦意。他在广东会馆的白色庭院中漫步,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中,他的思绪飞回自己的家里。父亲教他的一首诗又萦绕心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一首诗。朱频用汉语念出来,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人。突然,汉语的语音和语言纯粹的神奇力量——无与伦比的简洁——征服了他。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简洁的发音和词语的音调使得汉语如此的独特。此时他看到中国汉语婀娜多姿的美,他渴望了解得更多。

    朱频不久就明白普通的中国人从不缺少节日。这些节日通常庆祝不断变化的季节或者拜祭祖先,在古老的中国,这些节日代替了西方世界中的周六休息日。因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没有星期的概念,正是这些节日成为中国人摆脱工作,放松、休息和娱乐的一个机会。
    因为古老中国的历法是建立在阴历基础上的(只是在共和国开始后,中国才开始使用西方历法),节日在每一年中都在不同日子中来临。中国的阴历年有一个月是29天或30天,因此每月的第15天总是满月。12个月只有354天,少于阳历年,所以若于年后需要用一个特别的月来补足。
    古老帝国的天文学家非常明白阳历年有365天,但是农民的历书是根据阳历的。他们总是能为冬至或夏至给出一个合适的日子,“立秋”或“收获季节的到来”。农民所使用的这些季节性日子基本上与西方的日历相对应。
    中国人通过阳历与阴历年来计算时间,但是节日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建立在阴历基础之上的。
    新年的庆祝发生在每年1月21日到2月19日之间,这可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除夕之夜是过去一年的所有欠账被勾销的日子。庆祝的时间都花在宴席和走访上了。那些祝福敬献给祖先、父母和朋友。来年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大了一岁。依照中国的旧俗,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算一岁,过了第一个新年就算2岁。(这是中国人的普遍愿望,渴望大些,再大些,到60、70、80岁,尽可能的大些。)一年中的最后10天,灶神应该回到天上汇报一年中每个家庭成员的表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