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108)

2025-10-10 评论

  还有响尾蛇,他穿着制服站在月台上,嘴里叼着雪茄,手上还握一根藤杖,对每一个人鞠躬,很高兴这么多人来给他送行。
  一支学生军乐队吹起一支曲子,气氛充满兴奋。有人要裘奶奶讲几句话。她走上月台,响尾蛇五尺十寸的身躯傲然立在她矮小的身畔,饮下大家对他们爱国行为及服务乡里所表示的敬意。“游击队之母”说道:
  “同胞兄弟姐妹们,我是一个乡下老太婆,什么都不懂。我不认得字,也不会写字。我只知道日本要毁灭我们的国家,我们必须和日本打仗。我知道所有人民都应该爱国,我只是尽我乡下妇女的本分。我丈夫太老了,但是我的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参加了战斗。我们东北有一句俗话:‘拆屋灭鼠,大干。’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太小了,只有十四岁,否则他也会跟我去。我对你们的礼物很感激。蒋委员长给了我一千块钱,如果我们还需要钱或衣服,我再回来向你们要。”
  这一段简单的话由这位晚年还上前线的土老太太用愉快、勇敢的口气说出来,不免令听者十分感动,也使有些人羞愧万分。等她说完,一个少女领袖带头为裘奶奶和游击队欢呼,接着又高呼中国胜利,“游击队之母”对大家微笑点头,就转身上车。
  响尾蛇被撇在月台上,看了看观众,然后清清嗓子说,“小弟我也不会读书不会写字……呃哼!小弟罗大哥,小弟……”
  但是他的声音被骚乱淹没了,围着平台的群众已渐渐走开。老彭说,裘奶奶的儿子强迫响尾蛇离开汉口,因为他乱找借口为游击队筹钱,又行为不检,乱搞女人。
  汽笛响了,老彭和大家握手。他两颊湿湿发亮,高大弯曲的身子猛跨上车厢,没有回头。
  火车慢慢开出车站,老彭的脸在一扇窗边出现了。丹妮跟着车厢走,然后狂奔,两眼泪光闪闪……
  尽管有玉梅等人作伴,丹妮却突然觉得自己孤单单一个人,肩上负有照顾难民的重担。他们回到旅社,收拾老彭留下的几本书和一些衣物,然后她叫秋蝴负责带大伙儿回家,就跑去看木兰。
  木兰全家都在,她把彭先生和“游击队之母”离开的消息告诉大家。
  她临走的时候,木兰要荪亚陪她,还叫女儿阿眉一起去。于是丹妮随荪亚和阿眉走出来。在渡船上他们听到一群女孩子大唱“中国不会亡”,丹妮刚刚在车站看到那一幕,如今听到这首曲调和“中国不会亡”的字眼一遍遍出现,脊椎骨不禁一阵颤栗。
  她发现荪亚愉快又随和,她和害羞、敏感的阿眉也谈得很高兴。她带他们去看“抹刀春”,那儿离难民屋只有一里路。这是三国的关公——中国最受欢迎的民族英雄,被奉为战神——磨他那把“青龙偃月刀”的地方,附近有一间关公庙。
  他们到家,秋蝴迎上来说:“苹苹病况加重了。”
  “打针没有一点效吗?”丹妮忧心忡忡地问道。
  “我只给她打葡萄糖。有一种美国新药,但是一针要二十块钱左右。”
  “别管价钱了。我们一定要弄到。”
  她们进去看小病人,荪亚和阿眉也跟进去。她父亲古先生坐在床边,显得又邋遢又可怜。那孩子双臂和双腿都瘦得像衰老的病人,但是面孔却更灵气了。
  “秋蝴姐姐,”她父亲说,“救我孩子一命。我们不能送她进医院吗?”
  秋蝴摇摇头:“她根本不该移动。医院也不如这儿安静、有条理,伤兵挤到极点。我可以每天来看她,有一种好药,非常贵,不过观音姐姐说她要出钱。”
  做父亲的人看看丹妮,眼中充满无言的感激。
  “自从我们出来后,这孩子吃了不少苦。我已失去她哥哥,你一定要救她。”
  苹苹对客人微笑。丹妮走近她,用白如洋葱的纤细指头抓起她枯瘦的小手。小手软绵绵地搁在丹妮的手掌中。
  “你要不要再捏我?”丹妮问她。苹苹已渐渐把丹妮当做母亲来看待。她常常玩弄丹妮手臂上的镯子,凝视那翠绿晶莹的光泽。有一次丹妮和她父亲说话,苹苹捏她的手腕,丹妮也没有反对。于是这变成孩子的一种游戏,也变成丹妮讨她欢心的一种简单的办法。苹苹伸手摸镯子,想再捏丹妮,笑得很开心。但是现在她的手指没有力气了。
  “用力捏。”
  “我没有办法。”她的小手指松下来,一动也不动。
  “老实告诉我,我会不会死?”
  “老实说,你不会。秋蝴姐姐要给你一种新药,就像魔术似的,是美国来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