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朝大酒店,王刚很快鼾声如雷,好久没有这么安静地睡个觉。
看着王刚呼哧呼哧地进入梦乡,郑东摇了摇头。电话虽然响了,是王明。郑东觉得很奇怪,从成功收购京美证券后,王明虽然是名义上的董事长,但是京美证券的所有业务都是由郑东一手负责的,王明只是京美证券的一个甩手掌柜,拿郑东给王明的管理的定义就是“无为而治”。
郑东一直很佩服王明。王明作为北方大学的高才生,平时不多言语,做事有点一根筋,虽然在证券圈内没有郑东摸爬滚打的时间长,但绝对是一个管理的高手,尤其在尊重人才方面很有一套。王明相信自己的眼光,郑东是王明从事联大投资集团管理以来看上的第一个能人,王明放权给郑东,从来没有半点儿怀疑。
“王总,有什么吩咐?”郑东对小自己将近十岁的王明很客气。
“郑总,不好意思,我一直忙,北京方面就劳烦你了。”王明回吉林已经半个月了,一直没有给郑东电话。
这段时间总有一种不安,王明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高温从收购京美证券成功后,对金融企业近乎狂热,王明隐隐感觉到京美证券要出大事,可高温又叫自己回总部,新的目标在等着王明去拿下。
作为联大集团的首脑人物,高温看到一帮券商钻国家法律空子,大胆挪用客户的委托理财资金炒作深圳上海两地的龙头股,尤其是国家级的券商,不少高级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将大把坐庄的利润据为己有,这段时间一直在琢磨自己是不是该掺和掺和。
高温瞄上了南方信托。
南方信托的股东全是国有股股东。其中,两家京城中字头的公司,是中央部委的直属企业,董事长都是副部级的。另外三家股东要么是南方省级大型国有企业,要么就是地方政府搂钱的小金库企业。
高温将收购南方信托的重担再次放到王明的肩膀上。
就在郑东接到王明电话半个小时后,郑东接到了高温的电话:“我三小时后到首都机场。”
在去往机场的高速公路上,郑东一直在捉摸:京美证券经营一切正常,没有什么违规,别的证券公司与庄家勾结非法融资牟取暴利,京美证券却一直守身如玉,这次王明回到吉林,高温返道京城,看来大势不妙。
挺着大肚子,夹着一个大皮包走出机场,高温那两片肥厚的嘴唇上依然叼着一只雪茄:“飞机上不让抽烟,闷死了。”郑东忙上前接过高温的包,又被高温那把喷壶给喷洒了一次。
“我听说京城几家证券公司的业务量都在翻番,我们公司的呢?”高温在来北京之前就对京城的证券公司发展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摸底调查,京美证券的业务量可以说不理想,尤其是京城很多泊来证券分公司的业务量都比京美证券强,高温想弄个明白。
“业务量不能简单地看报表,真正评估一个公司的实力还要看整体素质。”郑东不知道高温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搞证券公司,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都要大胆地尝试着去搞,只有大胆创新业务,将业务量搞上去,公司的利润才能增加,公司的最终实力还是要看盈利状况。”高温在商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绝大多数赚钱的买卖都是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红线的边缘,不冒险就没有超额利润,高温就信这个死理。
郑东收购京美证券有功,可是学习投资心理学的王明的经营理念偏偏是坚决守法,稳健创新。郑东明白高温的意思,高温的联大集团能发展到金融实业一体化的今天,离不开高温的激进冒险,如果不是王明后来进入联大集团高层,推行稳健的投资理念,联大集团也不会坐拥几家上市公司而如履平川。
在一个又一个传奇暴富的神话传出后,高温开始对王明的理念产生怀疑。高温突然又哈哈大笑了起来:“郑总,金融是把双刃剑,只要你剑术精湛,就能从刃上获利。”高温摸出了一根雪茄:“来,抽根这个,有助于思考。”郑东刚接过烟,高温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现在京美证券的自营盘有多大?股票做得怎么样?”
“自营盘必须严格按照证监会的要求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百分之八十,现在京美证券的注册基金刚好五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我们的自营盘不能超过四亿元。”郑东意识到,高温这支雪茄有点不好抽,他一直不太关心京美证券的具体运作,怎么今天突然兴致高涨?
“四亿元的自营太小了,连一次小盘股都没有办法接入,只有跟着别人做。”高温望着窗外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轿车,“现在的商场如同汽车赛跑,一旦错过超越的机会,将会失去很多机会,包括未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