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那十九座坟茔(32)

2025-10-10 评论

    陈煜和刘琴琴搭一辆运材料的卡车出山了。
    到了县城,他俩先到百货商店,替班里同志买齐了大家托办的信纸、信封、牙膏、肥皂之类小东西,之后到旁边的土杂品商店买下一瓶“万能胶”,总共用了还不到一个小时。陈煜装好发票,对琴琴说了句“完事大吉”,便兴冲冲出了商店。
    琴琴忐忑不安地问:“事情这就办好了?”
    “尽管放心。”陈煜得意地说,“回去后,我用万能胶把那破疙瘩往杯盖上那么一粘,保证天衣无缝。如果我高兴的话,再配点玉色的颜料加进去,那就神鬼都看不出痕迹来了!”
    琴琴宽心地笑了。稍停,她又问:“陈煜,那疙瘩下果真有道裂缝吗?我擦拭过几次,咋没看见……”
    “嗨,你那么认真干啥!”陈煜诡秘地说,“‘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嘛!”
    琴琴扑闪着长长的睫毛,似解非解。
    他俩沿着大街由南往北走,步子迈得很慢,漫无目的,突出了一个“逛”字。
    陈煜心里早有安排:正事办完,先逛大街,然后再去饭店“改善”一顿,然后再去看场电影,然后再……总之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应该过得从容些。
    长时间关在山里,陈煜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是什么样子,哪怕只是多看几眼花花绿绿的色彩,听一听市廛的嘈杂也好。
    街上,驴车、马车往来不断,牲口的屁股上挂着一个沉甸甸的粪兜子。尽管如此,牲口粪还是随地可见。奇怪的是会有传单不时地从这类车上撒下来……“文化大革命”在这里就显得很有地方特色了。
    最吸引人的是街道两旁的大字报棚子。地方小,人与人之间大体上都熟识。说不定大字报上点批的人就是自己熟悉的,所以都时时予以关注。抬糨糊桶、扛笤帚的刚一离开,人们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上去。接下来便是一阵议论。
    巴掌大的地方,一只高音喇叭就足以吵得一条街鸡犬不宁了,而现在是两只对着吵……
    琴琴有些耐不住了。大字报上巨大的红××、黑××.大喇叭里刺耳的喊叫,每每使她心惊肉跳。这大概是右派家庭出身赋予她的心理反应吧。她下意识地紧赶几步,靠着陈煜走,这样安全些。
    陈煜依然漫不经心地左顾右盼,过不多久,他察觉到周围总有人在看他们。开始,他还感到很得意。可是注目的人越来越多,回头一看,竟有几个带鼻涕的孩子拖拖沓沓地跟在后面跑。他品出什么味道来了……
    一个青年男军人,一个青年女军人;一个潇洒倜傥,一个俊美漂亮;并肩走在这偏远县城的大街上,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好奇、注目和猜测的。有几个中年妇女从旁边越过他们,又回头来看,还叽叽咕咕议论不停。
    “哪儿来的?好像从来没见过。”
    “听说龙山里边有个军事重地,不让外人进,当兵的都是大干部的孩子……”
    “啧啧,这一对儿……”
    “还是当兵好,看人家,多恣儿!……”
    琴琴红着脸,低着头,已经不知所措了。她后悔来这一趟。班里同志们都吭吭地干活呢,自己却在逛马路,叫人看着好像……
    “陈煜,别逛了,快回去吧。”
    “哎。”陈煜的兴致也烟消云散了。那几个女人的议论,使他觉着不但是受了误解,而且受了侮辱。
    “多恣儿?唉……”他甚至生出一个怪念头:应该从这些闹闹哄哄在大喇叭里头喊叫和贴大字报的人里,抓一批到龙山去打坑道!
    两个人掉头向南,也没有心思吃饭了,买了几个面包带上,老早就到长途车站等车去了。
    好长时间,谁也没说话。
    下午四点,陈煜和琴琴在龙山北面的停车点下了车。
    从这里到山南面的一号坑道,还有七八里山路。新修的盘山公路上,时有施工运料的解放牌往返。
    陈煜和琴琴对望了一下,谁也没有搭车的意思。好不容易从窘境中解脱出来,不如一块儿走走,轻松一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存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