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大炮曾经是满族人的耻辱,也是满族人马上夺取天下的利器,满族人的炮兵发展神速地令人吃惊。明军松锦之战失败后,当时明军有一位著名的军火专家闻关外败讯,惊呼道:“彼之人壮马泼,箭利弓强,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孰意我之奇技,悉为彼有。”这位天主教传教士军火专家,给崇祯皇帝撰写了两部军火专著:《火攻挈要》二卷、《火攻秘要》一卷。为谋取天主教在中国各省的合法地位,1638年奏请崇祯皇帝赐“钦褒天学”四字,制匾分送各地天主堂悬挂。
明军的这位军火专家叫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拥有日耳曼贵族血统的汤若望,在罗马日耳曼学院毕业后,就被罗马教廷耶稣会派遣到中国传教。1630年,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学生、明朝的天主教进士、礼部尚书徐光启推荐汤若望进入钦天监。汤若望不仅翻译了开矿冶炼的“矿冶全书”(DereMetallicaLibriXII),还给徐光启撰写《崇祯历书》当过助理,不过这一部历书后来成为汤若望取悦多尔衮的礼物。《崇祯历书》被汤若望删节成为103卷的《时宪历》,汤若望被多尔衮提拔为太常寺少卿,后成为顺治皇帝的宠臣,这老哥们儿成为传教士深入中国皇宫内廷的楷模。
汤若望的中国之行,重要目的就是传教,他经常利用向太监讲解天文的机会,在宫中传播天主教,受洗入教的有御马监太监庞天寿等。康熙年间,在学术上毫无建树的汤若望,凭借当年顺治皇帝的宠信,担任大清帝国钦天监监正。钦天监的官员早年就是民间的阴阳家。阴阳家这种职业均为父子代代相传。身负耶稣会传教使命的汤若望,自然不会放过传教钦天监的机会。康熙初年的权臣鳌拜,抓住汤若望天算错误,将钦天监官员全部诛杀,断送了大科学家徐光启培养的汉人天文学家的性命。
一边轻轻地敲着自己的膝盖,一边看着铺在桌子上的地图,马戛尔尼脑子里一遍又一遍闪现自己多次描摹的老乾隆样子:老态龙钟的皇帝坐在龙椅上,听一帮半吊子西洋鬼佬生硬的忽悠,旁边有一个粉面宠臣,脸上堆满了谄媚的微笑,一句也没有听明白鬼佬说什么,却跟随着老皇帝的表情,不断地点头。马戛尔尼想着想着,自己都乐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混蛋老皇帝跟奴才一样的首席大臣,掌握着一个几千年的古帝国。
马戛尔尼想到了那个谄媚的首席大臣和珅。
梁栋材将和珅描绘成小人得志的庸才。索德超自然无法跟利玛窦、汤若望这样的大腕级传教士相提并论。在梁栋材的情报中,索德超那样的无能之辈,因为给和珅抽了鸦片,让他的风湿疼痛减轻,就能当上帝国的首席翻译。这样的大臣怎么可以掌握一个国家机器呢?和珅媚上,在帝国上下那是人尽皆知,甚至还有一个香艳的传说。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前,喜欢上了他老爸雍正皇帝的一个妃子,雍正皇帝很快发现了这一段不伦奸情,于是将妃子杀死。18年后,和珅出世,长相跟乾隆皇帝当年勾引的妃子出奇地像。后来乾隆皇帝一看到和珅,就想起他老爸的那个妃子。
老皇帝恋上了年轻的宠臣,千古断背在这个古老的帝国荒唐地上演了。
梁栋材的一个情报让马戛尔尼看到了乾隆皇帝内心的脆弱:乾隆皇帝一生共生20个儿子,但活下来的只有4个,乾隆皇帝为人非常谨慎小心,因此没有人知道他想立哪个儿子为继承人。乾隆皇帝选择帝国继承人的范围已经很小了,四个儿子中没有一个像自己那样文韬武略。当然,他爷爷康熙皇帝早年确立太子,引发了长时间的宫闱内乱,太子最终成为疯癫的阶下囚。乾隆皇帝不想重蹈爷爷的覆辙,也没有模仿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秘密立储。八十多岁的老头儿了,乾隆皇帝真正放不下的万里锦绣河山,也许在他死后,可能就要狼烟四起了。
秩序是帝国的生命,狼烟四起之时,帝国的绝对权威就受到了颠覆性挑战。罗广祥的情报让马戛尔尼看到了一个老皇帝内心的惶恐,看到了大清帝国衰败的未来。千百年的古老帝国,真正的皇权控制力在人。当一个强势的皇帝在位,帝国就会快速发展;当一个阿斗一样的混蛋坐在龙椅上,帝国就会大乱,甚至有改朝换代的危机。现在这个帝国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刁民的威胁,还有来自大洋上五颜六色的洋人,他们从万里之遥的地方来到中国,他们有卡宾枪,还有大炮。
马戛尔尼看了看梁栋材提供的行贿名单,上至王室贵胄,下到军机大臣。送什么礼物呢?马戛尔尼一直在琢磨,送给老皇帝的礼品,之前都已经确定好了,现在突然冒出那么多王公大臣。马戛尔尼想到了使团里,那个手上有大把表的家伙,对,就给王公大臣送表。乾隆皇帝当年收了梁栋材几个西洋小玩意儿,就高兴坏了,更何况这些王公大臣?帝国的官员都是很土的,送他们手表一定开心死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