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中短篇作品(16)

2025-10-10 评论

    是丁村人最早将文明的种子播入沃土,让民族的智慧不断勃发;是丁村人的后裔最早把喜怒哀乐糅进鼓点,奏响了华夏民族的第一乐章!
    尽管《史记》称“尧都平阳”,尽管《山西通志》上说平阳乃“圣贤之渊薮,帝王之旧都”,尽管晋代临汾就有了规模壮观的尧庙,尽管山一样的尧陵就矗立在临汾的浮山之旁,但据我所知,河北唐县、山东定陶、山西沁水和翼城也都炫示为尧都。人们在剖析、判断、推理、考究历史风物真伪时,往往会忽略一些看来与事物缺少关联却具有特别意义的细节。“丁村人”的三颗牙齿、陶寺的鳄鱼皮鼓,都在佐证着尧在临汾建都的可能性、可行性、可信性。
    最能显证太史公“尧都平阳”断语的,莫过于古称“神圣之邦”的洪洞了。在洪洞这片土地上,每一条溪流,每一块山岩,每一座村落,每一个姓氏,都会向人们诉说历史的神秘和苍老。南京大学历史系编纂的《中国历代名人词典》中,远古人物列有26位,能在洪洞找到他们的活动传说及文化遗存的竟达半数以上。
    量子论的创始人波尔,对远古东方哲学纫佩叹服,在他接受勋章时,选择了伏羲的太极图为图案。《洪洞县志》记载,伏羲演八卦就在该县的卦底村。卦底村现存伏羲庙,庙后有伏羲冢,村中设画卦台。卦底村周围有八村环绕,且距卦底均为八里,呈太极图状。八个以各自姓氏为名的村庄分别代表八卦中的乾坎震巽离坤兑艮,依次标志着天水雷风火地泽山。卦底村旧时还有两座梳妆楼,象征日月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全国存有伏羲庙、墓的地方尚有数处,但像洪洞这样配套成龙者,仅此而已。
    有伏羲必有女娲。正如“勺形齿”人的始祖双亲是亚当和夏娃,我们“铲形齿”人的尊翁太君是伏羲与女娲。在洪洞侯村,有中国最早的女娲庙、女娲陵。陵庙左近,有一高大土堆,土堆里埋有形态各异的彩石,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净虚界。女娲庙的旧址上,曾有古柏一百零八株,现有三株仍龙干虬枝,相传是周柏。其一猴头柏,树身达八围……
    国人向称炎黄子孙。炎黄之一的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洪洞县志》载,黄帝生于该县公孙堡村,村名就是以黄帝姓氏命名的。继黄帝之位的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关于颛顼,《洪洞县志》虽无记载,但对颛顼的七子皋陶却多有胪列。皋陶生于洪洞皋陶村,至今村中祭祀皋陶的香火仍缕缕袅袅。既然皋陶生于洪洞,其父王焉能不留行迹。承颛顼帝业的为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继帝喾大位的是帝喾之子唐尧,尧生于临汾伊土,后迁居洪洞羊獬。唐尧禅位于虞舜,虞舜生在洪洞诸冯……至此,“三皇”之首的伏羲,以及史称的“五帝”,全都在洪洞留下了各自的行踪刻痕。
    至于故里为洪洞的两位古代大隐士巢父、许由的传说,也在洪洞百姓中代代流播,耳熟能详。
    洪洞羊獬村是尧的小女儿女英的出生地。游览村旁那占地近百亩的姑姑庙,人们会看到一副值得玩味的对联:“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这对联平白如话,却概括了亘古称誉的“尧天舜日”的史前清世。唐尧晚年,急于禅让,为考察他选定的继位人虞舜,将大女娥皇、二女女英嫁给了舜。舜其时躬耕洪洞历山,乃一介农人。舜继大位后,娥皇、女英姐妹俩皆为皇后,父亲丈夫皆当过帝王……
    在全国,关于舜耕历山的传说地,有21处之多,这与舜年轻时遭后母及名叫象的异母弟的虐待,迫使舜四处漂泊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是,舜继位后,德泽黎庶,恩被百姓,声誉日隆,人们出于钦敬,都希冀舜曾在自己居住的一方水土上劳作过……然而,舜到底躬耕于哪座历山不牵强附会,洪洞一桩赓续了四千多年的习俗,会让人们觉得舜耕于洪洞历山,更合乎情理。
    自娥皇、女英嫁到70里外的洪洞历山后,羊獬人与历山人便结成了姻亲。羊獬人称娥皇、女英为姑姑,历山人叫娥皇、女英是娘娘。每年三月三,羊獬人要到历山接姑姑回娘家祭祖,待到四月二十八尧的生日这天,历山人便来羊獬把娘娘迎回。这接姑姑迎娘娘的活动,历四千余年承传今日而不衰。
    每年农历的三月三,羊獬村的男女老少都彩服盛装,以接皇后的礼仪,组成千余人的銮驾去接姑姑。人们或擎执事,或护凤辇,或扬万民伞,或秉金瓜、斧钺、朝天蹬,或举金锤、银锤、方天戟,或抬着猪羊,或担着美酒,浩浩荡荡,迤逦向70里外的历山走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存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