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真相:欲望驱逐下的首富困境(12)

2025-10-10 评论

  在常人的眼里,看不出郭京毅与张玉栋利益联盟的生财之道,一个制定部门规章、出具法律意见的部门不可能有太大的油水可捞,张玉栋作为一个律师跟这样的部门勾结太有失水准了。但像黄光裕这样的大商人很清楚其中的奥秘。国美电器作为一个内资企业,要想在香港借壳上市,只有采取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或者百慕大注册BVI(离岸公司),通过BVI公司来操控内资企业的资产,然后通过BVI借壳香港上市公司。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BVI公司掌控内资企业资产审批的问题。BVI虽然同为黄光裕控制,但已经是百分百外资企业了,那么外资企业控制中国的内资企业就要通过商务部的审批。商务部审批的第一个环节就要牵涉到法律问题,只有不存在法律问题,或者需要商务部出具具体的法规解释,黄光裕才能将内资国美电器的资产注入到香港上市公司。
  郭京毅的生意来了。
  "张玉栋与郭京毅、黄光裕的关系非常好,在黄光裕香港借壳的过程中,张玉栋一直充当黄光裕资本市场幕后军师的角色。"
  神秘女人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张玉栋在资本市场有纵横捭阖的本领,但张玉栋怎么会不向神秘女人炫耀他自己的光辉历史呢?我原以为黄光裕在资本市场的那两招是在潮汕老乡、香港壳王、曾经的香港立法会议员詹忠培那里学来的,没想到竟是师出张玉栋门下。张玉栋将法律门槛到资本市场的操作手法都一一传授给了黄光裕,不过张玉栋吹牛的习惯后来也将黄光裕推向了致命的悬崖。
  黄光裕借壳香港上市公司,牵涉到的审批必须走郭京毅的衙门,郭京毅已通过张玉栋瓜分了不少香港资本市场的脂膏。现在我才明白黄光裕如何能够一次次惊险跃龙门,一直活跃在香港市场,一次次将香港市场的资金腾挪到中国大陆。
  2006年国庆节是一个举国欢腾的日子,张玉栋被一帮朋友拉到高尔夫球场。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行长牛忠光被拘捕后将与黄光裕勾结贷款13亿元的问题全部交代了,此外还有虚假贷款、资产包内定等等问题。也就在张玉栋等人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黄光裕被公安部给抓了。张玉栋一回到北京就听到这个不妙的消息,当时郭京毅正忙着几宗大型的国际买家的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理会黄光裕的问题,但是已经有人开始为黄光裕四处活动。
  就在张玉栋为黄光裕担心的时候,黄光裕却在保护伞的关照下顺利出来了。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公安机关的放长线钓大鱼之计。

  如果说黄光裕的国美集团是一片森林,那么寄生在黄光裕身上的飞禽走兽、蛇虫鼠蚁可能连黄光裕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我的线人认为神秘女人对黄光裕的了解非常深入,他很惊讶神秘女人的能量。其实一开始我也非常不能理解,到后来我才明白,任何一个女人如果被一个利益集团生生夺去她可能拥有的幸福,都会发狂的,更何况这个女人只是希望和张玉栋结婚而已,并没有想过要去涉足他们的利益。
  灯光下的神秘女人有些黯然神伤,那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不过,举报信最初并不是递给中纪委的。
  黄光裕的噩运是从收购迪信通失利开始的。
  为了扩大流动资金规模,在2007年底收购陕西蜂星之后,黄光裕瞄上了手机零售商迪信通。迪信通成立于1993年,在曾经的挤奶工刘东海的经营下,到2008年底直营店面达到1100多家,营业额达到100亿元以上。迪信通的总裁刘东海经营手机零售连锁15年,曾经为2000万元的贷款而头疼。2006年6月15日,刘东海引入鼎晖投资220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持有迪信通10%股份,他意在复制蒙牛海外上市的奇迹。鼎晖投资进入迪信通之后一直图谋上市,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2007年下半年,黄光裕决定收购快速扩张的迪信通。迪信通拥有外资股东鼎晖投资,而鼎晖投资跟商务部在"双汇收购案"中颇有往来。郭京毅的老下属刘阳作为"双汇收购案"的法律顾问是思峰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黄光裕跟迪信通开始接触的时候,由于刘阳正忙于"双汇收购案",就将迪信通的法律顾问机会让给了黄光裕的老智囊、郭京毅的同学张玉栋。
  黄光裕出资8亿元人民币收购迪信通大股东刘东海持有的所有股份,股权比例超过80%。收购方案拿出之后,资金的划拨成了一个问题——作为香港的上市公司要收购迪信通这家内资企业,必须通过外管局划拨资金,还要通过商务部的审批。由于张玉栋极为熟悉外资并购的路数,所以郭京毅将张玉栋安插到迪信通当顾问,黄光裕也很乐意。因为此前国美收购永乐、大中时,真正站在黄光裕身后的就是张玉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