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真相:欲望驱逐下的首富困境(31)

2025-10-10 评论

  房地产商李世新曾开发过"东亚·奥北中心"项目,他本人几乎没有什么公开资料可供查询,传言其与黄光裕关系密切。
  鹏润系架构图
  同时,姓名为李晓雪的人1998年还曾在上述相同地址注册过北京中天华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不过这家公司已经注销。根据工商注册资料提供的身份证号码,李晓雪出生于1977年12月。相关资料显示,身份证号所在地为北京市宣武区的李晓雪,出生地在张家口,籍贯天津武清。
  李晓雪旗下有十余家公司,早在2001年的时候,旗下公司注册资本累计就已约1亿元。黄光裕旗下亦有其他多家公司,注册地址分别与李晓雪、李世新注册的公司地址一样。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通胡大街218号,也有以李晓雪、李世新、黄光裕的名字为法人的独资公司注册于此。曾参与收购三联商社股份有限公司的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战圣投资)亦注册于此。战圣投资由刘春林出资650万元,自然人韩月军出资350万元。
  2007年12月,战圣投资受让北京大中电器100%股权,股权受让总价款为人民币36亿元。这个资金来源于天津国美商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委托贷款。此交易中,天津国美商业获得了独家购股权并受托经营及管理北京大中电器的业务。天津国美商业是国美电器控股的公司。
  黄光裕旗下在北京的大多数企业都选择在通州区注册,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1998年就注册于通州区,2005年鹏润电器的注册地点也在通州的新城开发区。

  鹏润投资、鹏泰投资、北京国美投资是黄光裕主要的资本运作公司。鹏润投资、鹏泰投资和国美投资的注册资金分别为2.7亿元、5000万元和1000万元。根据公开资料,鹏润投资、鹏泰投资和国美投资的营业额和利润几乎为零,甚至还发生过亏损。从净资产和总资产的变化看,从2001-2003年,鹏泰投资的净资产和总资产基本上处于注册资本5000万元左右,国美投资的净资产和总资产基本处于注册资本1000万元左右。三年间,鹏润投资的净资产和总资产增加了不少,但其营业额非常少,2001-2003年的营业额为233.17万元。
  不过,在2001年8月时,鹏润投资的注册资本由2000万元增加到2.7亿元,增加了2.5亿元,其中黄俊烈以北京国美70.0025%的股权增资,增加注册资本2.07亿元;黄燕虹以北京国美15.0025%的股权增资,增加注册资本4300万元。这样,鹏润投资就拥有了北京国美85.005%(70.0025%+15.0025%)的股权。2001-2003年,鹏润投资的注册资本保持在2.7亿元,没有增加,而鹏润投资与北京国美的利润一直呈反向变化。这说明,鹏润投资的资产增加很可能是旗下的其他投资项目所带来的投资收益。
  鹏润投资成立于1997年,成立时就确立了"商者无域,相融共生"和"互动、互助、互补"的企业理念。1999年,也就是鹏润投资成立后的第二年、鹏润房地产成立后的第三年,国美系电器零售开始扩张至北京以外的地方,扩张的脚步也从这一年起加快。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北京国美在1999年1月1日至1999年5月31日期间主营业务也发生了亏损,主营业务利润为-29.13万元,营业利润为-76.68万元。但北京国美184.09万元的营业外收入弥补了主营业务亏损,实现了1-5月净利润85.07万元。究竟是什么经营活动的利润弥补了电器零售业务的亏损呢?
  从北京国美的一些往来款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根据工商资料,2001年4月30日,北京国美有两笔大额借款,分别是银行短期借款2.8亿元和新恒基房地产借款5300万元,还有一笔大额其他应收款,是应收鹏润投资的往来款2.3亿元。鹏润2001年全年营业额为233.17万元,2002年和2003年的营业额为0。如此少的营业额为何需要如此大额的借款?鹏润投资利用这2.3亿元借款做了什么?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黄光裕一直是鹏润投资、北京国美和鹏润房地产的实际控制人。目前,鹏润投资既是鹏润房地产又是北京国美的大股东,分别持有80%、85.005%股权。鹏润投资的借款很可能是用于为鹏润房地产等子公司提供无偿的资金支持。那么,如前所述,效益不佳的北京国美何以能提供如此巨额借款呢?2004年,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时的上市公司《收购公告》指出,北京国美当时仍欠上市目标集团约10亿元债务。
  国美系电器零售、房地产和资本运作的公司存在很多难以理解的疑问。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国美系的整体电器零售业务可能在2003年以前获利状况不乐观,但实现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其中一部分资金通过系内的投资公司,以往来款的形式转移给了系内从事房地产的公司无偿使用;房地产业的高回报带来的收益又流回电器零售业,为其不断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到2004年以后,这一模式被打破,因为此时黄光裕已经从资本市场高额套现,可以通过增资的方式直接对房地产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电器零售业务在上市后卸下了往来款的包袱,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了高速扩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