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元海说:“哪里,哪里!太欢迎你们来了。以后有用到我们的地方,尽管说。咱们是东亚共荣!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把你们东亚株式会社的大牌子挂出来,我负责你们的安全。”
西田说:“我们在这里想以商行名义出现。名字暂时叫作‘福昌洋行’。”海骡子接着说:“西田先生还准备在这里建个棉花打包厂,把河西运来的棉花,就由这里榨成包。”褚元海说:“好嘛!将来我要把这公路修通,一直修到开封。现在这条路破破烂烂,太不像话了。这里的旅馆没有一个像样的,我要开几个大旅馆。”
海骡子向西田说:“褚先生原先在开封开过大旅馆。”褚元海说:“就在相国寺西街,有八十个房间。现在把房子家具全部顶给你们的‘汴京料理馆’了,那个老板叫吉田魁,是你的本家!”
西田说:“我姓西田。那个吉田魁老板我认识。严格说来,他还不能算个商人。”他说着轻蔑地笑了笑。褚元海忙说:“是啊!是啊!你们是搞实业的,实业家。”
西田又向褚元海说:“我们这个东亚株式会社,主要是经营矿山采掘。在辽宁经营了铁矿,还有煤矿。现在经营范围扩大,深感人力不足。因此我们还有一事相求,就是褚团长能不能帮一下忙,我们在这里招募五千名华工。我想现在这里黄泛区的难民这么多,也是个机会。”
褚元海听说他要招募华工,想敲他一下竹杠,就故作为难地说:“贵公司如果要在这里开洋行、办工厂,我们一定鼎力协助。就是这个招工不好办。老实说,我这个团想补充点人,还招不起来。难民虽说不少,都是流民。这寻母口有户口的,只有百来户人家。不好办哪。”
海骡子说:“褚团长,我倒有个办法。你们颁发‘良民证’嘛,按户口发良民证。凡是有户口领到良民证的,按居民对待。凡是没有户口的,不发给良民证,按流民处理。该赶走的赶走,该抓的抓起来。这样我们就好办了。”
褚元海听海骡子这么说,心里想,这倒真是个好主意。不过他嘴里却说:“这不好办。良民证还得到开封石印馆去印。我们又没有经费。还得登记,清查。……”
西田笑了笑说:“褚先生,我们公司对于热心给我们协助的明友,报酬一向是从优的。”他说着从皮包里掏出两叠钞票放在桌上说:“这是两千元储备票,请先收下。将来贵团军饷、武器弹药有什么困难,我们还可以帮忙。”
褚元海看到钞票,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他大笑着说着:“西田先生,你太客气了!你太客气了!……”他说着自己拿起酒壶,满倒了三杯酒说:“来,来,来,咱们喝酒,今天要喝个痛快。先喝个‘桃园三结义’!……”他说着自己先端起一杯,像往老鼠洞里灌水一样,一饮而尽。他又让着西田和海骡子说:“喝起!喝起!一人三杯。”就在西田和海骡子端起酒杯喝酒的时候,桌子上的两叠钞票已经跳到褚元海的口袋里。海骡子看得清楚,他心里想着:别看这个胖子动作呆笨,手倒很灵便利索。
三
正月十六这天本来是“开市”日。按照习惯,街上的商行、盐栈,都应该挂出灯笼,点放鞭炮开始营业了。
李麦和杨杏到街上转了一圈,想到几家旅社联系联系,还给他们拆洗被子。可是跑了几家,都还关着门,有几家门上贴着“迁往界首”的字条。有两三家虽然开了门,但是人家说生意不好,暂时不拆洗被子。
李麦说:“看起来这个码头快不行了。都叫汉奸队来闹坏了。这里本来是个‘三不管’的地方,他们一来,明抢暗夺,谁也不敢从这里过了。”杨杏说:“咱要是这样下去,揽不住活干,可要把人困死在这里。”李麦说:“真不行了,再推着小车走,有啥办法。”
她们回到龙王庙里,老清婶和凤英她们看着她俩空手回来,知道在街上没有揽住活。大家都发了愁。
正在这时候,王跑掂着根鞭子回来了。他走过来,把鞭子往地下一撂,一屁股坐在一个破筐上,抱住头一声不吭。
大家吃了一惊。老气赶快问:“驴呢?驴你怎么没有牵回来?”于跑也不答话,忽然呜呜呜地大哭起来。
他这一哭不要紧,老气急着喊着说:“驴呢?驴呢?驴到底弄到哪儿了?”王跑却只是哭。
李麦走过来说:“跑!究竟是咋回事?你说呀!”
王跑哭着说:“婶子,活不成了!我的驴叫治安团的孬孙们抢走了!还打了我一顿。唉!老天爷不长眼了!大天白日抢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