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尚明也不是白给的,当了那么大的官怎么就能听认这么个胡总摆布呢?
那还真的有一段历史了。当时,尚明还只是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胡总还是当时《妇女指南》的总编。有一年,尚明找到了当时的胡总编,让他到宣传部来一趟,到了那里,尚明部长的办公室里有几个人,他就让胡总编坐在那里等一会儿,等部长把那些人都打发走了以后,尚明部长才说明了让他来的目的。那是因为市里举办临海旅游节时,部里接待了大量的外地记者,吃喝的招待费用远远超标了,让他帮助解决一下。那次胡总编表现得相当大方,一下子就给了尚明部长四十万。第二天,还是胡总编亲自送来的,一半是给了张支票,另二十万干脆给的就是现金,连什么收据也没要。这件事就是他们俩人经手的。后来,四十万在胡总编单位的账上也就变成了二十万,那二十万现金自然也就没费胡总什么劲就给它摆平了。他俩彼此心照不宣。
当然,那时的尚明部长,眼下的尚明副书记,也不是谁的钱都敢要,谁的钱都敢接的。他和胡总作为老乡的关系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可他们俩的关系不错,在胡总的原来单位却有不少人知道。那年胡总还在《妇女指南》当总编时,一个刚来这里实习的女学生被胡总相中了。胡总就经常地给这位刚到位的女记者,点播报道题目,还经常越过部门的主任和人家切磋报道质量问题。除此之外,胡总还没等这个实习生实习结束时,就急着先给人家发放了一个月的奖金,说什么这是突出业绩奖。这个女记者还很懂事,数了数自己当时那个月的工作量确实是不少,可那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豆腐块而已,所以,最后她就把胡总发给她的奖金送回了财务部门。
2
胡总对新人的关照,就是从对这位女记者的关照开始的,奖金没有发出去,一点儿都没有影响到胡总对这位实习生的关心。有一天晚上快要下班的时候,胡总手里拿着一篇稿子的大样,打通了那位女记者所在部门的电话,把她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那位女记者到了胡总编的办公室里以后,还真的谈了一阵稿子的事。可稿子的事一谈完,女记者就要走,胡总编非要请她吃饭不可。女记者没有答应,胡总不允,最后,胡总编干脆就来了个张飞客气,非要留下人家不可,他还亲自动手还把门关上了。那天的胡总编也不知道怎么了,就真的像是克制不住自己了似的,活生生地就把那女孩儿给按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那位女记者刚到这个单位时就对胡总编有了点儿耳闻,只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短时间内就会遭遇非礼。她拼劲了力气瞄准了胡总编的胳膊就是一口,接着就趁他“唉哟”的刹那起身往外跑。胡总编急了眼,立即上前去拉她,正在这时,有人敲门了,两个人都吃了一惊,那位女记者这才逃过一劫。这位女记者没有回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她和她的一个同学同租的房子那里。她哭过之后,在那位同学的再三追问之下说出了这件事,那位同学鼓励她去告发他。女记者开始还有些犹豫,后来还是去了市委宣传部,最后那件事让尚明部长给压了下来。那代价就是部长给那位女记者另找了一家报社,女记者也就没有再认真下去。
胡总编从那以后对这位老乡部长就更加感激了,那等于救了胡总一把。否则,胡总的前途就难以预料了。而正是从那以后,不管是尚明部长还是后来的尚明副书记在这位胡总面前,自然就是一位有功之臣了。
还是在市纪委的人来调查胡总时的一天下午,当胡总又一次不得不想到尚明副书记的时候,他终于拨通了这位大人物的电话。开始,那边的电话铃声响了半天也没有人接听。胡总以为他一定是在开会,就没有再打。大约十几分钟之后,胡总的电话响了,他赶紧去接听,那边传来的还真是那熟悉的尚明副书记的声音。
“小胡,有事吗?”
“有点小麻烦。”胡总说的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又有什么事了?”
“我想见你,见到你以后再说。”
“你就说嘛,你看这个别扭劲儿。”
“不是,是一半句话说不清楚。必须见面再讲。”
“那好吧,我今天不行,明天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