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70)

2025-10-10 评论

  说起来,这一方水土中最有性格的一句话恰恰就是:你是个女苕!

  你是个男苕!

  只要有人这样说你、你、你——余校长指了指“余志”

  “李子”和“叶碧秋”——你们都会生气。

  是不是?

  如果有人只是说你们傻呢?

  肯定不会太生气?

  这样的答案,在十分的题目中,只能给你们五分。

  苕和傻,虽然同义,在使用时,前者要比后者夸张,意味也大不相同。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说你真傻时,含意里往往多为惋惜。

  当一个人形容另一个人是女苕或者男苕时,就不仅仅是惋惜了。

  而是这个人在表达自己的见识,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也在试图确立自身居高临下、对方必须听从指挥的态势。

  所以,当别人说这句话时,往往只是对方的主观炫耀,实在没必要太悲哀。

  还是以“叶碧秋”的母亲为例,女儿都十几岁了,她还成天拿着一年级的课本在那里学习。

  主观上觉得自己比她强的人,当然就说她是女苕。

  对于她自己来说却完全不是这样,而你们应该把这看成界岭人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

  所以,若是别人说你傻时,就要十分警觉了,因为傻是一种客观事实。

  又所以,你“余壮远”——余校长走到最后一排,转过身来才发现,在“村长余实的儿子”罚站的地方。

  站着汪校长。

  余校长讲不下去了。

  汪校长很客气地将他请到办公室。

  时间不长。

  王主任也赶到了。

  王主任说,所有这些都是他和汪校长一起策划过的。

  为了将这篇可能上省报头版头条的文章写好,他俩有意事先什么也不说,想看看余校长最本质的那一面。

  汪校长也感慨,自己当教师快四十年了,从没见过这样的老师。

  他俩猜想,为了所谓的自我师资培优,余校长可能会采取的种种方法,但到头来真实发生的一切还是出乎意料。

  王主任希望余校长不要生气,更不要误以为这是在做新闻。

  余校长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在他心里,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汪校长同意在合适的时候让余校长正式上几堂课。

  为此余校长紧张了好长时间,轮到他上课时,王主任和汪校长都在后排听。

  余校长费了很大力气,课堂效果还是没有独自讲课时的好。

  余校长一共上了两堂课,后一堂课的效果比前一堂课有明显改善。

  汪校长倒是同意多给余校长一些机会,却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提意见。

  实验小学学生的家长。

  尽是省里的干部,动不动就是处长,还有当厅长和省长的。

  汪校长不敢再让他试讲了,但也不要他当门卫,而是允许他自由地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

  期末考试前一周,王主任亲自写的大文章完稿了,还送给余校长过目。

  王主任的手笔要大气许多,不像当初张英才的文章,尽是萝卜籽一样的小事。

  王主任不无得意地说,这是自己生平写得最好的文章之一。

  只上头版都是失败,一定能上头版头条。

  为此,王主任为这篇文章取了一个响亮的标题:《没有丰功伟绩的民族英雄》。

  他的导语是:“十年动乱,百废待兴,国力绵薄,一时之计,只能无奈地优先考虑核心都市,在荒芜的乡村,如果没有一大批民办教师勉力支撑二十年,乡村之荒漠将更加不堪设想!”

  这些话,界岭小学最有头脑的孙四海老师,也不曾想到过。

  余校长的脑海里一次次地出现“叹为观止”这个词。

  期末考试一结束,余校长与实验小学的临时约定就废止了。

  余校长就像一个从不旷课的学生,当门卫期间,从未离开校园一步。

  这时候,才决定去看看叶萌。

  在省城里,他真正牵挂的,不是张英才,更不是王主任,只有早早退学的叶萌才让他放心不下。

  余校长早将贺年卡上的地址记下来了。

  来接替他的门卫是省城的下岗工人,出门之前,余校长从他那里将要去的路线问得清清楚楚,上了大街,再也不用问别人了。

  一路上很顺利,到了叶萌所在的建筑公司,正要打听,就见到叶萌从一间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叶萌吃惊地叫声:“余校长!”

  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他拉到一间大办公室,冲着一位其貌不扬的男人说:“董事长,这就是余校长。”

  董事长反问了一句:“什么校长?”

  叶萌连忙说:“就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教我的余校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