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篇写于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一日,原载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嵇康集》。
〔2〕王楙(1151—1213)字勉夫,宋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著有《野客丛书》三十卷。关于王楙辨《通志》所载《嵇康集》卷数语,参看本书《〈嵇康集〉著录考》中《四库全书总目》条引文。
〔3〕汪士贤明代歙县(今属安徽)人。《二十一名家集》即《汉魏诸名家集》,一二三卷,刊行于明代万历年间,内有《嵇中散集》十卷。
〔4〕《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共一一八卷,内有《嵇中散集》一卷。张燮,字绍和,明代龙溪(今福建漳州)人。万历举人。刻有《七十二名家集》,内收《嵇中散集》六卷。
〔5〕程荣字伯仁,明代歙县人。刻有《嵇中散集》十卷。
〔6〕尤袤本《文选》刊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是现存《文选》最早的完整刻本。
〔7〕宋本《文选》六臣注《文选》除李善注本外,还有唐代开元时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合注本,世称“五臣注”。宋人将两本合刻,称《文选六臣注》。
〔8〕相传唐钞《文选集注》残本未题集注者名,与六臣注本略有异同。该书将《文选》析为一二○卷,已残缺。原藏日本金译文库,罗振玉借得十六卷,于一九一八年影印,收入《嘉草轩丛书》。
〔9〕《乐府诗集》诗歌总集,宋代郭茂倩编,一百卷。辑录汉魏至五代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魏末歌谣。《古诗纪》,原名《诗纪》,诗歌总集,明代冯惟讷编,一五六卷。辑录汉代至隋代诗,兼及古逸诗等。
〔10〕陈禹谟(1548—1618)字锡玄,明代常熟(今属江苏)人。
所刻《北堂书钞》,一六○卷,对原本有所窜改。胡缵宗,字可泉,明代秦安(今属甘肃)人。所刻《艺文类聚》,一百卷,于嘉靖六年(1527)印行。安国,字民泰,明代锡山(今江苏无锡)人。所刻《初学记》,三十卷,于嘉靖十年(1531)印行。鲍崇城,清代歙县(今属安徽)人。所刻《太平御览》,一千卷,于嘉庆十七年(1812)印行。
〔11〕姚莹(1785—1853)字石甫,清代安徽桐城人。与顾沅等合编《乾坤正气集》二十卷,选录战国屈原以下一○一人的作品。
〔12〕《续古文苑》文总集,二十卷。辑录周代至元代遗文,因旧有《古文苑》一书,故名。
《俟堂专文杂集》题记〔1〕
曩尝欲著《越中专录》〔2〕,颇锐意蒐集乡邦专甓及拓本,而资力薄劣,俱不易致,以十余年之勤,所得仅古专二十余及打本少许而已。迁徙以后,忽遭寇劫〔3〕,孑身逭遁,止携大同十一年者一枚〔4〕出,余悉委盗窟中。日月除矣,意兴亦尽,纂述之事,渺焉何期?聊集燹余,以为永念哉!甲子八月廿三日,宴之敖者〔5〕手记。
※※※
〔1〕本篇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原无标题、标点。
《俟堂专文杂集》,题记鲁迅所藏古砖拓本的辑集,收汉魏六朝一七○件,隋二件,唐一件。鲁迅生前编定,但未印行。俟堂,鲁迅早年的别号。
〔2〕《越中专录》鲁迅拟编的绍兴地区古砖拓本集。按《俟堂专文杂集》所收不以越中为限。
〔3〕迁徙以后,忽遭寇劫当指周作人侵占鲁迅书物一事。《鲁迅日记》一九二三年八月二日:由八道湾“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一日:“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然终取书、器而出。”启孟,即周作人。
〔4〕大同十一年者一枚指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的古砖或其拓本。(《鲁迅日记》一九一八年七月十四日:“拓大同专二分。”)
〔5〕宴之敖者鲁迅笔名。据许广平《欣慰的纪念》:“先生说:
‘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说文》作欪……);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逐出的。’”按周作人之妻为日本人。
《小说旧闻钞》序言〔1〕
昔尝治理小说,于其史实,有所钩稽。时蒋氏瑞藻《小说考证》〔2〕已版行,取以检寻,颇获稗助;独惜其并收传奇,未曾理析,校以原本,字句又时有异同。于是凡值涉猎故记,偶得旧闻,足为参证者,辄复别行迻写。历时既久,所积渐多;
而二年已前又复废置,纸札丛杂,委之蟫尘。其所以不即焚弃者,盖缘事虽猥琐,究尝用心,取舍两穷,有如鸡肋焉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