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丽情集》笔记集,宋代张君房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二十卷。原书已佚。《京本大曲》,大曲集,现无完整传本。大曲,宋代的一种歌舞戏。张君房,宋代安陆(今属湖北)人。真宗时进士,官至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
〔37〕秀才唐初科举有秀才科,品第高于进士科,高宗永徽二年(651)停止举行。陈鸿于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及第,这里用“秀才”指称进士。
〔38〕《五色线》笔记集,作者不详,当为宋人所辑。明代《津逮秘书》本二卷。内容杂引汉魏晋唐文集和小说中的琐闻奇事等。
〔39〕三本中均无第二三语按明刻《文苑英华》本所附出于《丽情集》及《京本大曲》的《长恨传》中,有“诏浴华清池,清澜三尺,中洗明玉,莲开水上,鸾舞鉴中。既出水,娇多力微,不胜罗绮”等句,其第二三语为《广记》本及《文苑》本所无,而与《五色线》所引相同。
〔40〕《青琐高议》传奇、笔记集,前、后集各十卷,别集七卷,北宋刘斧编著。《赵飞燕别传》,参看本卷第137页注〔8〕。
〔41〕洪昉思(1645—1704)名昇,字桮思,号稗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戏曲作家。《长生殿》,传奇剧本,演《长恨传》故事,二卷。
〔42〕蜗寄居士即唐英(1682—约1755),字隽公,号蜗寄居士,奉天(今辽宁沈阳)人,清代戏曲作家。《长生殿补阙》,一卷,见所著《古柏堂传奇杂剧》。
〔43〕《东城老父传》传奇篇名,《宋史·艺文志》作《东城父老传》,题陈鸿作。写东城老父贾昌,少时以善斗鸡为玄宗宠幸,安史乱后出家为僧的故事。
〔44〕“生儿不用识文字”四句,又见《全唐诗》卷八七八,题为《神鸡童谣》。按其下还有四句:“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轝。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輓丧车。”
〔45〕《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北宋司马光著。书中考列与《资治通鉴》所载史实有关的不同资料,说明其取舍的原因。
〔46〕吴兢(约670—749)字西济,唐代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官至起居郎。著有《贞观政要》等。
〔47〕姚元崇(650—721)字元之,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等朝宰相。
〔48〕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史学家。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著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等。
〔49〕魏元忠(?—707)本名真宰,唐代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官至中书令、尚书右仆射。
〔50〕私撰《唐书》《唐春秋》《新唐书·吴兢传》:“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后奉诏赴馆撰录。“兢叙事简核,号良史。……世谓今董狐云。”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晋灵公被晋卿赵盾的族人赵穿所杀,他直书“赵盾弑其君”,被称为“良史”。
〔51〕《贞观政要》史书,十卷。分类辑录唐太宗与大臣的问答,大臣的诤谏、奏疏及贞观年间的政治设施。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以校书郎累仕至中书舍人,承旨学士。由工部侍郎入相,旋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兼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五年七月,卒于镇,年五十三。两《唐书》(旧一六六新一七四)皆有传。于文章亦负重名,自少与白居易唱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1〕。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小集》十卷,今惟《长庆集》六十卷存。《莺莺传》〔2〕见《广记》四百八十八。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当时已有杨巨源李绅辈作诗以张之〔3〕;至宋,则赵令畤拈以制《商调蝶恋花》(在《侯鲭录》中)〔4〕;金有董解元作《弦索西厢》;元有王实甫《西厢记》〔5〕,关汉卿《续西厢记》〔6〕;明有李日华《南西厢记》〔7〕,陆采亦有《南西厢记》〔8〕,周公鲁有《翻西厢记》〔9〕;至清,查继佐尚有《续西厢》杂剧云〔10〕。
因《莺莺传》而作之杂剧及传奇,曩惟王关本易得。今则刘氏暖红室〔11〕已刊《弦索西厢》,又聚赵令畤《商调蝶恋花》等较著之作十种为《西厢记十则》。市肆中往往而有,不难致矣。
《莺莺传》中已有红嬢及欢郎等名,而张生独无名字。王楙《野客丛书》(二十九)云:“唐有张君瑞,遇崔氏女于蒲。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