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序跋集(43)

2025-10-10 评论

  《炀帝迷楼记》录自原本《说郛》三十二。明焦竑作《国史》《经籍志》,并《海山记》皆著录,盖尝单行。清《四库目》(一四三)谓“亦见《青琐高议》。……竟以迷楼为在长安,乖谬殊甚。”然《青琐高议》中实无有,殆纪昀〔9〕等之误也。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更推阐其评语,以为“后称‘大业九年,帝再幸江都,有迷楼。’末又称‘帝幸江都,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见迷楼,太宗曰:“此皆民膏血所为!”乃命焚之。经月,火不灭。’则竟以迷楼为在长安,等诸项羽之焚阿房,何乖谬至于此极”云〔10〕。
  《炀帝开河记》从原本《说郛》卷四十四录出。《宋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著录一卷,注云不知作者。清《四库目》以为“词尤鄙俚,皆近于委巷之传奇,同出依托,不足道。”按唐李匡文《资暇集》〔11〕(下)云:“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嚇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末有自注云:
  “麻祜庙在睢阳。鄜方节度使李丕即其后。丕为重建碑。”然则叔谋虐焰,且有其实,此篇所记,固亦得之口耳之传,非尽臆造矣。惜李丕所立碑文,今未能见,否则当亦有足资参证者。至冢中诸异,乃颇似本《西京杂记》所叙广陵王刘去疾〔12〕发冢事,附会曼衍作之。
  右四篇皆为《古今逸史》〔13〕所收。后三篇亦见于《古今说海》〔14〕,不题撰人。至《唐人说荟》,乃并云韩偓〔15〕撰。致尧生唐末,先则颠沛危朝,后乃流离南裔,虽赋艳诗,未为稗史。所作惟《金銮密记》一卷,诗二卷,《香奁集》一卷而已〔16〕。
  且于史事,亦不至荒陋如是。此盖特里巷稍知文字者所为,真所谓街谈巷议,然得冯犹龙掇以入《隋炀艳史》〔17〕,遂弥复纷传于世。至今世俗心目中之隋炀,殆犹是昼游西苑,夜止迷楼者也。
  明钞原本《说郛》一百卷,虽多脱误,而《迷楼记》实佳。以其尚存俗字,如“你”之类,刻本则大率改为“尔”或“汝”矣。世之雅人,憎恶口语,每当纂录校刊,虽故书雅记,间亦施以改定,俾弥益雅正。宋修《唐书》,于当时恒言,亦力求简古,往往大减神情,甚或莫明本意。然此犹撰述也。重刊旧文,辄亦不赦,即就本集所收文字而言,宋本《资治通鉴考异》所引《上清传》中之“这獠奴”,明清刻本《太平广记》引则俱作“老獠奴”矣;顾氏校宋本《周秦行纪》中之“屈两箇娘子”及“不宜负他”,《广记》引则作“屈二娘子”及“不宜负也”矣。无端自定为古人决不作俗书,拼命复古,而古意乃寱失也。
  右第六分
  ※※※
  〔1〕《隋遗录》传奇篇名,写隋炀帝游幸扬州的奢侈腐化生活。
  〔2〕《百川学海》丛书,南宋左圭辑,共十集,一百种。收唐宋笔记、杂说、传奇等。
  〔3〕僧志彻得于瓦棺寺阁南双阁之荀笔中瓦棺寺,东晋时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五色线》卷下:“《〈大业拾遗记〉后序》:上元瓦棺寺阁南隅有双笼,闭之忘记岁月。会昌中,诏拆浮屠,因得筍笔百余头藏书帙中。有生白藤纸数幅,题为《南郡烟花录》,僧志彻得之。及焚释氏群经,僧人惜其香轴,争取纸尾拆去,视其轴,皆有鲁郡颜公名,题云手写是录。即前之筍笔,可举而知也。”
  〔4〕葛洪(约283—363)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抱朴子》等。《西京杂记》,笔记小说集,葛洪托名西汉刘歆作,原本上、下两卷,后分为六卷。
  〔5〕《炀帝海山记》和下文的《炀帝迷楼记》、《炀帝开河记》皆为传奇篇名,作者不详,鲁迅以为当系宋人所作。《海山记》写隋炀帝造西苑、凿五湖等事;《迷楼记》写隋炀帝起迷楼、幸美女等荒淫生活;《开河记》写麻叔谋奉炀帝命开运河,掘墓虐民等事。
  〔6〕张梦锡字云生,明代鄞(今浙江宁波)人,明末鲁王监国时官至御史。所刻《青琐高议》,前、后集各十卷。董氏所刻士礼居本,指董康据清代黄丕烈士礼居所藏钞本的刻印本,附有别集七卷。董康(1867—1946),字绶经,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年间进士。
  〔7〕郭氏《洞冥》全名《汉武洞冥记》,四卷,记神仙怪异故事。旧题汉郭宪撰,当系六朝人所作。郭宪,字子横,汝南新郪(今安徽太和)人,东汉方士。苏鹗《杜阳》,全名《杜阳杂编》,三卷。记唐代广德元年(763)至懿宗咸通十四年(873)间的传闻异事。苏鹗,字德祥,唐代武功(今属陕西)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