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唐志》这里兼指《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汉书外传》,《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后汉书》,……一百二卷,谢沈撰。《后汉书外传》,十卷,谢沈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谢沈《后汉书》,一百二卷,又《外传》十卷。”
〔3〕《晋书》纪传体晋代史,唐代房玄龄等著,一三○卷。
《谢沈传》见该书卷八十二。
〔4〕孝廉“孝悌廉洁科”的简称,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每年由郡举“孝廉”,合格者即授予官职。
〔5〕郄鉴(269—339)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晋成帝咸康四年(338)任太尉。
〔6〕何充(292—346)字次道,庐江灊(今安徽霍山)人。晋成帝时任会稽内史,官至尚书令。
〔7〕庾亮(289—340)字元规,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晋明帝穆皇后之兄,成帝时封平西将军。
〔8〕蔡谟(281—356)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封征北将军。
〔9〕康帝东晋康帝司马岳(322—344),三四二年至三四四年在位。
〔10〕庾冰(296—344)字季坚,庾亮之弟,官至中书监。
〔11〕《毛诗》西汉毛亨和毛苌所传《诗经》。《隋书·经籍志》载:梁代有谢沈所注《毛诗》二十卷,《毛诗释义》、《毛诗义疏》各十卷。三书皆亡。
〔12〕虞预参看本书《虞预〈晋书〉序》及其注〔1〕。
虞预《晋书》序〔1〕
《隋志》:《晋书》二十六卷,本四十四卷,讫明帝〔2〕,今残缺,晋散骑常侍虞预撰。《唐志》:五十八卷。《晋书》《虞预传》:著《晋书》四十余卷。与《隋志》合,《唐志》溢出十余卷,疑有误。本传又云:预字叔宁;征士喜〔3〕之弟也。本名茂,犯明穆皇后讳〔4〕,改。初为县功曹,见斥。太守庾琛〔6〕:
命为主簿。纪瞻〔6〕,复为主簿,转功曹史。察孝廉,不行。
安东从事中郎诸葛恢〔7〕,参军庾亮〔8〕等荐预,召为丞相行参军兼记室。遭母忧,服竟,除佐著作郎。大兴中,转琅邪国〔9〕常侍,迁秘书丞,著作郎。咸和中,从平王含〔10〕,赐爵西乡侯。
假归,太守王舒〔11〕请为谘议参军。苏峻〔12〕平,进封平康县侯,迁散骑侍郎,著作如故。除散骑常侍,仍领著作。以年老归,卒于家。
※※※
〔1〕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点。当写于一九一三年三月。
虞预,晋代余姚(今属浙江)人。所著《晋书》四十四卷,已佚;
又著有《会稽典录》二十篇,《诸虞传》十二篇,并佚。鲁迅所辑虞氏《晋书》一卷,未印行。
〔2〕明帝东晋明帝司马绍(299—325),三二二年至三二五年在位。
〔3〕征士喜指虞喜(281—356),字仲宁,晋代学者。朝廷三次征拜博士等官,俱不就。著有《安天论》、《志林新书》等。
〔4〕明穆皇后指晋明帝后庾文君。按文中说虞预本名犯明穆皇后讳,《晋书·虞预传》作“犯明穆皇后母讳”。
〔5〕庾琛字子美,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明穆皇后父。西晋末年任会稽太守,官至丞相军谘祭酒。
〔6〕纪瞻(253—324)字思远,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西晋末年任会稽内史,官至骠骑将军。
〔7〕诸葛恢(265—326)字道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曾任安东将军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属下的从事中郎,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8〕庾亮于西晋愍帝建兴(313—316)年间任丞相司马睿的参军。
〔9〕琅邪国琅邪亦作琅琊。西晋时,琅邪王封地在今山东临沂地区;东晋时,侨置于今江苏句容地区。太兴二年(319)虞预任琅邪国常侍,当时琅邪王为元帝子司马裒。
〔10〕王含字处弘,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大将军王敦之兄。官至骠骑大将军,随王敦叛乱,失败被沉水死。按明帝太宁二年(324)平王含,在成帝咸和(326—334)前。
〔11〕王舒字处明,临沂人。东晋太宁末、咸和初任抚军将军、会稽内史。因平苏峻有功,进封彭泽县侯。
〔12〕苏峻字子高,掖(今山东掖县)人。东晋元帝时官至冠军将军。咸和二年(327)起兵叛乱,次年兵败被杀。
《云谷杂记》跋〔1〕
右单父张淏〔2〕清源撰《云谷杂记》一卷,从《说郛》〔3〕写出;证以《大典》本〔4〕,重见者廿五条,然小有殊异,余皆《大典》本所无。《说郛》残本五册,为明人旧抄,假自京师图书馆,与见行本〔5〕绝异,疑是南村〔6〕原书也。《云谷杂记》在第三十卷。以二夕写毕,唯讹夺甚多,不敢轻改,当于暇日细心校之。癸丑六月一日夜半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