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排长,我们到底上那里去哟?”——其中的一个问。
“走吧。我也不晓得。”
“丢那妈,死光就算了,走什么!”
“不要吵,服从命令!”
“丢那妈的命令!”
然而丢那妈归丢那妈,命令还是命令,走也当然还是走。四点钟的时候,中山路复归于沉寂,风和叶儿沙沙的响,月亮躲在青灰色的云海里,睡着,依旧不管人类的事。
这样,十九路军就向西退去。
(黄震遐:《大上海的毁灭》。〔4〕)
什么时候“丢那妈”和“命令”不是这样各归各,那就得救了。
不然呢?还有“警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十九路军打,是告诉我们说,除掉空说以外,还有些事好做!
十九路军胜利,只能增加我们苟且,偷安与骄傲的迷梦!
十九路军死,是警告我们活得可怜,无趣!
十九路军失败,才告诉我们非努力,还是做奴隶的好!
(见同书。)
这是警告我们,非革命,则一切战争,命里注定的必然要失败。现在,主战是人人都会的了——这是一二八的十九路军的经验:打是一定要打的,然而切不可打胜,而打死也不好,不多不少刚刚适宜的办法是失败。“民族英雄”对于战争的祈祷是这样的。而战争又的确是他们在指挥着,这指挥权是不肯让给别人的。战争,禁得起主持的人预定着打败仗的计画么?好像戏台上的花脸和白脸打仗,谁输谁赢是早就在后台约定了的。呜呼,我们的“民族英雄”!
二月二十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热河的战争一九三三年二月,日本侵略军继攻陷山海关后,又进攻热河省。
〔3〕族英雄”的肖像指当时上海印售的马占山、蒋光鼐、蔡廷锴等抵抗过日本侵略军的国民党将领的像片。
〔4〕黄震遐(1907—1974)广东南海人,“民族主义文学”的骨干分子。《大上海的毁灭》,一部取材于一二八上海战争,夸张日本武力,宣扬失败主义的小说;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起连载于上海《大晚报》,后由大晚报社出版单行本。
“词的解放”〔2〕已经有过专号,词里可以骂娘,还可以“打打麻将”。
曲为什么不能解放,也来混账混账?不过,“曲”一解放,自然要“直”,——后台戏搬到前台——未免有失诗人温柔敦厚〔3〕之旨,至于平仄不调,声律乖谬,还在其次。《平津会》杂剧
(生上):连台好戏不寻常:攘外期间安内忙。只恨热汤〔4〕滚得快,未敲锣鼓已收场。(唱):〔短柱天净纱〕〔5〕热汤混账——逃亡!
装腔抵抗——何妨?
(旦上唱):模仿中央榜样:——整装西望,
商量奔向咸阳。
(生):你你你……低声!你看咱们那汤儿呀,他那里无心串演,我这里有口难分,一出好戏,就此糟糕,好不麻烦人也!
(旦):那有什么:再来一出“查办”〔6〕好了。咱们一夫一妇,一正一副,也还够唱的。
(生):好罢!(唱):〔颠倒阳春曲〕〔7〕人前指定可憎张〔8〕,骂一声,不抵抗!
(旦背人唱):百忙里算甚糊涂账?
只不过假装腔,
便骂骂又何妨?
(丑携包裹急上):阿呀呀,哙哙不得了了!
(旦抱丑介):我儿呀,你这么心慌!你应当在前面多挡这么几挡,让我们好收拾收拾。(唱):〔颠倒阳春曲〕背人搂定可怜汤,骂一声,枉抵抗。
戏台上露甚慌张相?
只不过理行装,
便等等又何妨?
(丑哭介):你们倒要理行装!我的行装先就不全了,你瞧。(指包裹介。)
(旦):我儿快快走扶桑〔9〕,(生):雷厉风行查办忙。
(丑):如此牺牲还值得,堂堂大汉有风光。(同下。)三月九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词的解放”一九三三年曾今可在他主编的《新时代月刊》上提倡所谓“解放词”,该刊第四卷第一期(一九三三年二月)出版“词的解放运动专号”,其中载有他作的《画堂春》:“一年开始日初长,客来慰我凄凉;偶然消遣本无妨,打打麻将。都喝干杯中酒,国家事管他娘;樽前犹幸有红妆,但不能狂。”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