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外省故事》今译《外省散记》,发表于一八五六年。
〔6〕亚历山大二世(EUI]XNFGHQⅡ,1818—1881)俄国沙皇。一八五五年即位,后在彼得堡被民粹派的秘密团体民意党人炸死。
〔7〕《某市的历史》即《一个城市的历史》,萨尔蒂珂夫后期著名的讽刺长篇小说之一。
〔8〕八杉贞利(1876—1966)日本的俄语学者,东京外语大学教授。一九四六年创立“日本俄罗斯文学会”,担任会长。
〔9〕《炭画》波兰作家显克微支作的中篇小说。有周作人译本,一九一四年四月北京文明书局出版。
〔10〕“古尔波夫”俄语MU
HTJ的音译,“愚人”的意思。小说《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假讬“古尔波夫市”的历史以讽刺现实。
《恋歌》译者附记〔1〕
罗马尼亚的文学的发展,不过在本世纪的初头,但不单是韵文,连散文也有大进步。本篇的作者索陀威奴(MihailSadoveanu)便是住在不加勒斯多(Bukharest)〔2〕的写散文的好手。他的作品,虽然常常有美丽迷人的描写,但据怀干特(G.Weigand)〔3〕教授说,却并非幻想的出产,到是取之于实际生活的。例如这一篇《恋歌》,题目虽然颇像有些罗曼的,但前世纪的罗马尼亚的大森林的景色,地主和农奴的生活情形,却实在写得历历如绘。
可惜我不明白他的生平事迹;仅知道他生于巴斯凯尼(Pascani),曾在法尔谛舍尼和约希(FaliticeneundJassy)进过学校,是二十世纪初最好的作家。他的最成熟的作品中,有写穆尔陶(Moldau)〔4〕的乡村生活的《古泼来枯的客栈》(CrILsmaluimosPrecu,1905)有写战争,兵丁和囚徒生活的《科波拉司乔治回忆记》(AmintirilecapraruluiGheorg-hita,1906)和《阵中故事》(Povestiridinrazboiu,1905)〔5〕;也有长篇。但被别国译出的,却似乎很少。
现在这一篇是从作者同国的波尔希亚(EleonoraBorcia)女士的德译本选集里重译出来的,原是大部的《故事集》(Po-vestiri,1904)中之一。这选集的名字,就叫《恋歌及其他》(DasLiebesliedundandereErzalhlungen)是《莱克兰世界文库》(Reclam’sUniversal-Bibliothek)的第五千零四十四号。
※※※
〔1〕本篇连同《恋歌》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八月《译文》月刊第二卷第六期。
索陀威奴(1880—1961),通译萨多维亚努。一生写有作品一百多部,对罗马尼亚文学有很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米特里亚·珂珂尔》、《尼古拉·波特科瓦》等。
〔2〕不加勒斯多通译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首都。
〔3〕怀干特(1860—1930)德国语言学家及巴尔干问题研究家,莱比锡大学教授。著有罗马尼亚语法及保加利亚语法等。
〔4〕穆尔陶巴斯凯尼和法尔谛舍尼一带山区的总称。
〔5〕《古泼来枯的客栈》即《安古察客店》,短篇小说集。
《科波拉司乔治回忆记》,即《乔治下士的回忆》。《阵中故事》,即《战争故事》,短篇小说集。
《村妇》译者附记〔1〕
在巴尔干诸小国的作家之中,伊凡·伐佐夫(IvanVa^zov,1850—1921)对于中国读者恐怕要算是最不生疏的一个名字了。大约十多年前,已经介绍过他的作品〔2〕;一九三一年顷,孙用〔3〕先生还译印过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过岭记》,收在中华书局的《新文艺丛书》中。那上面就有《关于保加利亚文学》和《关于伐佐夫》两篇文章,所以现在已经无须赘说。
《村妇》这一个短篇,原名《保加利亚妇女》,是从《莱克兰世界文库》的第五千零五十九号萨典斯加(MaryaJonasvonSzatanska)女士所译的选集里重译出来的。选集即名《保加利亚妇女及别的小说》,这是第一篇,写的是他那国度里的村妇的典型:迷信,固执,然而健壮,勇敢;以及她的心目中的革命,为民族,为信仰。所以这一篇的题目,还是原题来得确切,现在改成“熟”而不“信”,其实是不足为法的;我译完之后,想了一想,又觉得先前的过于自作聪明了。原作者在结末处,用“好事”来打击祷告,〔4〕大约是对于他本国读者的指点。
我以为无须我再来说明,这时的保加利亚是在土耳其〔5〕的压制之下。这一篇小说虽然简单,却写得很分明,里面的地方,人物,也都是真的。固然已经是六十年前事,但我相信,它也还很有动人之力。
※※※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