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学史纲要(25)

2025-10-10 评论

  〔23〕徐陵(507—583)字孝穆,南朝陈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任东宫学士,陈时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宫体诗代表作家。有《徐孝穆集》。《玉台新咏》,是他所编的诗歌总集,十卷。其中题为枚乘所作诗九首,八首见于《古诗十九首》,即《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东城高且长》、《明月何皎皎》、《行行重行行》。另一首《兰若生春阳》,不入《古诗十九首》。按此九首究竟是否枚乘所作,学者颇多异议。
  〔24〕“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二句及下文“畜神奇于温厚”等句,见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五言》:“至《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诗之难,其《十九首》乎!畜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盖千古元气,锺孕一时,而枚、张诸子,以无意发之,故能诣绝穷微,掩映千古。”
  〔25〕李陵(?—前74)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名将李广之孙。官骑都尉,汉武帝时伐匈奴,兵败降敌。苏武(?—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武帝时以中郎将出使匈奴,被拘十九年,守节不降,后匈奴与汉和好,始得归国。现存苏武与李陵赠答诗,学者疑系后人伪托,参看本书第九篇及其注〔26〕。
  〔26〕淮南王安即刘安(前179—前122),淮南厉王刘长子,刘邦孙。他因武帝无子,有异志,又因厉王之死,心怀怨望,遂谋反,事发自杀。事迹见《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27〕《内书》《内书》、《外书》与《中篇》均系淮南王刘安集门客编撰。《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唐颜师古注:“《内篇》论道,《外篇》杂说。”《内书》又称《鸿烈》,《外书》又称《淮南外篇》。东汉高诱《淮南子序》称:刘安与诸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
  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又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鸿烈》经西汉刘向校刊,改称《淮南》,后称《淮南子》。《中篇》,《汉书·艺文志》未著录,书名见《汉书·淮南王传》中。
  〔28〕八公苏飞、李尚等八人均为淮南王门客,号称“八公”。
  左吴、雷被、伍被事迹见《史记·淮南王传》。雷被、伍被又见《汉书·淮南王传》,伍被《汉书》另有传。
  〔29〕《大山》、《小山》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此处《大山》、《小山》系指篇章;高诱《淮南子序》云:“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则以为是人名。
  〔30〕《招隐士》此文题解不一: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认为系“闵伤屈原”之作;清王夫之《楚辞通释·招隐士》则云:
  “今按此篇义尽于招隐,为淮南召致山谷潜伏之士,绝无闵屈子而章之之意。”
  〔31〕河间献王德即刘德(?—前130),景帝刘启子。他收集古书,立博士,推崇儒术。事迹见《汉书·景十三王传》。

  第九篇武帝时文术之盛
  武帝有雄材大略,而颇尚儒术。即位后,丞相卫绾即请奏罢郡国所举贤良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者。〔1〕又以安车蒲轮征申公枚乘等;议立明堂;置“五经”博士。〔2〕元光间亲策贤良,则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3〕又早慕词赋,喜“楚辞”,尝使淮南王安为《离骚》作传。其所自造,如《秋风辞》(见第六篇)《悼李夫人赋》〔4〕(见《汉书》《外戚传》)等,亦入文家堂奥。复立乐府,集赵代秦楚之讴〔5〕,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作诗颂,〔6〕用于天地诸祠,是为《十九章》之歌〔7〕。延年辄承意弦歌所造诗,谓之“新声曲”,实则楚声之遗,又扩而变之者也。其《郊祀歌》十九章,今存《汉书》《礼乐志》中,第三至第六章,皆题“邹子乐”。
  “朱明盛长,雱与万物。桐生茂豫,靡有所诎。敷华就实,既阜既昌,登成甫田,百鬼迪尝。广大建祀,肃雍不忘。神若宥之,传世无疆。”《朱明》四“邹子乐”“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沱,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来下!”《日出入》九是时河间献王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大乐官亦肄习之以备数,然不常用,用者皆新声。至敖游駰饮之时,则又有新声变曲。曲亦昉于李延年。延年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坐法腐刑,给事狗监中。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尝侍武帝,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因进其女弟,得幸,号李夫人,早卒。武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少翁〔8〕言能致其魂,乃夜张烛设帐,而令帝居他帐遥望,见一好女,如李夫人之貌,然不得就视。帝愈益相思悲感,作为诗曰:“是耶非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