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刘彦和(?—约520)名勰,南朝梁南东莞(今江苏镇江)人,文艺理论家。他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名著。这里所引的四句见该书《辨骚》篇。
(42)密栗确凿。
(43)毛角指禽兽。
(44)爱伦德(1769—1860)通译阿恩特,德国诗人、历史学家,著有《德意志人之歌》、《时代之精神》等。
(45)威廉三世(WilhelmⅢ,1770—1840)普鲁士国王。一八○六年普法战争中被拿破仑打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从莫斯科溃败后,他又与交战,取得胜利。一八一五年同俄、奥建立维护封建君主制度的。“神圣同盟”。
(46)台陀开纳(1791—1813)通译特沃多·柯尔纳,德国诗人、戏剧家。一八一三年参加反抗拿破仑侵略的义勇军,在战争中阵亡。他的《竖琴长剑》是一部抒发爱国热情的诗集。
(47)灵台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48)卒业之券即毕业文凭。
(49)道覃(1843—1913)通译道登,爱尔兰诗人、批评家。著有《文学研究》、《莎士比亚初步》等。这里所引的话见于他的《抄本与研究》一书。
(50)善生生计的意思。
(51)约翰穆黎(J.S.Mill,1806—1873)通译约翰·穆勒,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著有《逻辑体系》、《政治经济原理》、《功利主义》等。
(52)爱诺尔特(1822—1888)通译亚诺德,英国文艺批评家、诗人。著有《文学批评论集》、《吉卜赛学者》等。
(53)鄂谟通译荷马,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古希腊行吟盲诗人,《伊利亚德》和《奥德赛》两大史诗的作者。
(54)群学即社会学。
(55)僢驰背道而驰。《淮南子·说山训》:“分流僢驰,注于东海”。
(56)司各德(1771—1832)英国作家。他广泛采用历史题材进行创作,对欧洲历史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作品有《艾凡赫》、《十字军英雄记》等。
(57)苏惹(1774—1843)通译骚塞,英国诗人、散文家。与华滋华斯(W.Wordsworth)、格勒律治(S.Coleridge)并称“湖畔诗人”。他政治上倾向反动,创作上表现为消极浪漫主义。一八一三年曾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他在长诗《审判的幻影》序言中曾暗指拜伦是“恶魔派”诗人,后又要求政府禁售拜伦的作品,并在一篇答复拜伦的文章中公开指责拜伦是“恶魔派”首领。下文说到的《纳尔逊传》,是记述抵抗拿破仑侵略的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1758—1805)生平事迹的作品。
(58)修黎(1792—1822)通译雪莱,英国诗人。曾参加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他的作品表现了对君主专制、宗教欺骗的愤怒和反抗,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作品有《伊斯兰的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59)镑同托。
(60)弥尔顿的《失乐园》,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歌颂撒但对上帝权威的反抗。一六六七年出版。
(61)凯因通译该隐。据《旧约·创世记》,该隐是亚伯之兄。
(62)指拜伦的长篇叙事诗《该隐》,作于一八二一年。
(63)穆亚(1779—1852)通译穆尔,爱尔兰诗人。作品多反对英国政府对爱尔兰人民的压迫,歌颂民族独立。著有《爱尔兰歌曲集》等。他和拜伦有深厚友谊,一八三○年作《拜伦传》,其中驳斥了一些人对拜伦的诋毁。
(64)遏克曼(1792—1854)通译艾克曼,德国作家。曾任歌德的私人秘书。著有《歌德谈话录》。这里所引歌德的话见该书中一八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谈话记录。
(65)挪亚通译诺亚。亚斐木,通译歌裴木。
(66)绳其祖武追随祖先的足迹的意思。见《诗·大雅·下武》。
(67)反种即返祖现象,指生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与远祖类似的变种或生理现象。
(68)之不拉英语斑马的音译。
(69)不伏箱不服驾驭的意思。《诗·小雅·大东》:“卑彼牵牛,不可以服箱”。
(70)司堪第那比亚即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公元八世纪前后,在这里定居的诺曼人经常发动海上远征,劫掠商船和沿海地区。
(71)诺曼即诺曼底,在今法国北部。一○六六年,诺曼底封建领主威廉公爵攻克伦敦,成为英国国王,诺曼底遂属英国。这一年,拜伦的祖先拉尔夫·杜·蒲隆随威廉迁入英国。至一四五○年,诺曼底划归法国。显理二世,通译亨利第二;一一五四年起为英国国王。
(72)堪勃力俱大学通译剑桥大学。
(73)突厥指土耳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