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35)

2025-10-10 评论

  (27)察罗图斯德罗通译札拉图斯特拉。这里引述的话见于尼采的主要哲学著作《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第三十六章《文明之地》(与原文略有出入)。札拉图斯特拉,即公元前六七世纪波斯教的创立者札拉西斯特(Zoroaster);尼采在这本书中仅是借他来宣扬自己的主张,与波斯教教义无关。
  (28)神思一派指十九世纪初叶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学派。参看本篇注(42)。
  (29)神思宗之至新者指十九世纪末叶的极端主观唯心主义派别,如下文所介绍的以尼采、叔本华为代表的唯意志论,以斯蒂纳为代表的唯我论等。
  (30)吊诡十分奇特的意思。《庄子·齐物论》:“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据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吊,“音的,至也”;诡,“异也”。
  (31)斯契纳尔(1806—1856)通译斯蒂纳,德国哲学家卡斯巴尔·施米特的笔名。早期无政府主义者、唯我论者,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一。他认为“自我”是唯一的实在,整个世界及其历史都是“我”的产物,反对一切外力对个人的约束。著有《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等。鲁迅认为斯蒂纳是一个“先觉善斗之士”,也是一种误解。
  (32)舆台古代奴隶中两个等级的名称,后泛指被奴役的人。
  (33)勖宾霍尔(1788—1860)通译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认为意志是万物的本原。意志支配一切,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痛苦,因为人们利己的“生活意志”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满足的,人生只是一场灾难,世界注定只能被盲目的、非理性的意志所统治。这种唯意志论后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他的主要著作有《世界即意志和观念》。
  (34)契开迦尔(1813—1855)通译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他用极端主观唯心主义来反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的主观存在才是唯一的实在,真理即主观性。著作有《人生道路的阶段》等。
  (35)显理·伊勃生(1828—1906)通译亨利克·易卜生,挪威戏剧家。他的作品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庸俗作了猛烈批判,鼓吹个性解放,认为强有力的人是孤独的,而大多数人是庸俗、保守的。在当时挪威小市民阶级占有很大势力,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强大政治力量的条件下,这些思想具有反对小市民阶级市侩主义的进步意义;但其强烈的个人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同无产阶级的思想相冲突的。易卜生在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在“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国,其进步的一面,在当时的反封建斗争和妇女解放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即文中所说的《民敌》)等。
  (36)拘于虚囿于狭隘的见闻。《主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与海者,拘于虚也”。虚,洞孔。
  (37)梭格拉第(Sokrates,前469—前399)通译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宣扬世界万物都是神为了一定目的安排的,是保守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后因被控犯有反对雅典民主政治之罪判处死刑。
  (38)布鲁多既杀该撒该撒(G.J.Caesar,前100—前44),通译恺撒,古罗马共和国将领、政治家。公元前四十八年被任命为终身独裁者,前四十四年被共和派领袖布鲁多刺死。恺撒死后,他的好友马卡斯·安东尼(即文中所说的安多尼)指恺撒血衣立誓为他复仇。布鲁多刺杀恺撒后,逃到罗马东方领土,召集军队,准备保卫共和政治;公元前四十二年被安东尼击败,自杀身死。这里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裘力斯·恺撒》第三幕第二场中的情节。
  (39)意力即唯意志论。
  (40)方舟即诺亚方舟。参看本卷第21页注(29)。
  (41)机缄即机械。
  (42)黑该尔(1770—1831)通译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世界万物都是由“绝对观念”所产生,英雄人物是“绝对观念”的体现者,因此创造人类历史的是他们。黑格尔的主要功绩在于发展了辩证法的思维形式,第一次把自然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辩证过程,并力求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著作有《逻辑学》、《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
  (43)罗曼指浪漫主义。尚古,指古典主义。
  (44)息孚支培黎(1671—1713)通译沙弗斯伯利,英国哲学家,自然神论者。他主张“道德直觉论”,认为人天然具有道德感,强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不相矛盾,二者的统一调和就是道德的基础。他的理论是为当时专制皇权服务的。著有《德性研究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