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海集(19)

2025-10-10 评论

    在思想上,我相信这个看法是不错的。不错,我是因看见夏家父子而想起这个来,但这并不是对他们的诅咒。谁知道这竟自象诅咒呢!我不喜欢他们的为人,真的;可也没想他们果然会失败。我并不是看见苍蝇落在胶上,便又可怜它了,不是;他们的失败实在太难堪了,太奇怪了!这件“事”使我的感情与理智分道而驰了。
    前五年吧,我离开了家乡一些日子。等到回家的时候,我便听说许多关于——也不大利于——我的老同学的话。把这些话凑在一处,合成这么一句:夏廉在柳屯——离我们那里六里多地的一个小村子——弄了个“人儿”。
    这种事要是搁在别人的身上,原来并没什么了不得的。夏廉,不行。第一,他是教友;打算弄人儿就得出教。据我们村里的人看,无论是在白莲教,或什么教,只要一出教就得倒运。自然,夏廉要倒运,正是一些人所希望的,所以大家的耳朵都竖起来,心中也微微有点跳。至于由教会的观点看这件事的合理与否的,也有几位,可是他们的意见并没引起多大的注意——太带洋味儿。
    第二,夏廉,夏廉!居然弄人儿!把信教不信教放在一边,单说这个“人”,他会弄人儿,太阳确是可以打西边出来了,也许就是明天早晨!
    夏家已有三辈是独传。夏廉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活到十岁上就死了。夏嫂身体很弱,不见得再能生养。三辈子独传,到这儿眼看要断根!这个事实是大家知道的,可是大家并不因此而使夏廉舒舒服服地弄人儿,他的人缘正站在“好”的反面儿。
    “断根也不能动洋钱”,谁看见那个楞辣椒也得这么想,这自然也是大家所以这样惊异的原因。弄人儿,他?他!
    还有呢,他要是讨个小老婆,为是生儿子,大家也不会这么见神见鬼的。他是在柳屯搭上了个娘们。“怪不得他老往远处看呢,柳屯!”大家笑着嘀咕,笑得好象都不愿费力气,只到嗓子那溜儿,把未完的那些意思交给眼睛挤咕出来。
    除了夏廉自己明白他自己,别人都不过是瞎猜;他的嘴比蛤蜊还紧。可是比较的,我还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儿的同学。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拿他那点宗教说,大概除了他愿意偶尔有个洋牧师到家里坐一坐,和洋牧师喜欢教会里有几家基本教友,别无作用。他当义和拳或教友恐怕没有多少分别。神有一位还是有十位,对于他,完全没关系。牧师讲道他便听着,听完博爱他并不少占便宜。可是他愿作教友。他没有朋友,所以要有个地方去——教会正是个好地方。“你们不理我呀,我还不爱交接你们呢;我自有地方去,我是教友!”这好象明明地在他那长脸上写着呢。
    他不能公然地娶小老婆,他不愿出教。可是没儿子又是了不得的事。他想偷偷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搭上个娘们,等到有了儿子再说。夏老者当然不反对,祖父盼孙子自有比父亲盼儿子还盼得厉害的。教会呢,洋牧师不时常来,而本村的牧师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反正没晴天大日头地用敞车往家里拉人,就不算是有意犯教规,大家闭闭眼,事情还有过不去的?
    至于图省钱,那倒未必。搭人儿不见得比娶小省钱。为得儿子,他这一回总算下了决心,不能不咬咬牙。“教友”虽不是官衔,却自有作用,而儿子又是心不可少的,闭了眼啦,花点钱!
    这是我的猜测,未免有点刻薄,我知道;但是不见得比别人的更刻薄。至于正确的程度,我相信我的是最优等。
    在家没住了几天,我又到外边去了两个月。到年底下我回家来过年,夏家的事已发展到相当的地步:夏廉已经自动地脱离教会,那个柳屯的人儿已接到家里来。我真没想到这事儿会来得这么快。但是我无须打听,便能猜着:村里人的嘴要是都咬住一个地方,不过三天就能把长城咬塌了一大块。柳屯那位娘们一定是被大家给咬出来了,好象猎狗掘兔子窝似的,非扒到底儿不拉倒。他们的死咬一口,教会便不肯再装聋卖傻,于是……这个,我猜对了。
    可是,我还有不知道的。我遇见了夏老者。他的红眼边底下有些笑纹,这是不多见的。那几根怪委屈的胡子直微微地动,似乎是要和我谈一谈。我明白了:村里人们的嘴现在都咬着夏家,连夏老头子也有点撑不住了;他也想为自己辩护几句。我是刚由外边回来的,好象是个第三者,他正好和我诉诉委屈。好吧,蛤蜊张了嘴,不容易的事,我不便错过这个机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