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150)

2025-10-10 评论

    怎么能懈怠呢?怎么能碰了钉子就罢休呢?荀磊握紧了拳头,他想:买表回去,立刻就找婉姝商量——明天把那译稿,另投到哪家出版社?或许,这次该亲自把稿子送到编辑部,爽性把自己的心情,向他们和盘托出?……
    不知不觉地,他已来到钟表柜台前。他一眼便看见,恰好有他所该买的那种表。啊,太好啦!他靠拢了柜台……
    人一饮酒,便幻入了仙境,时间于他们来说,便仿佛凝固。
    在“一品香”烟酒店里,李铠早已喝得半醉,他胸中淤积的闷气,使他恍若堕入了一个半明半暗的洞穴中,那洞穴很深,且充满了急转弯,他踉踉跄跄地朝前面走去,似乎总看见澹台智珠的背影一闪,裙子角一扫,却总撵不上她;而一只长着大长脸的蓝蝙蝠,总在他面前飞来舞去,切断着他的视线。他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却毫无撵上澹台智珠的希望——澹台智珠不知为什么是戏台上的装扮,似乎是《木兰从军》最后一场“对镜贴花黄”的扮相,李铠曾经对她说:“你这身行头比别的戏里的全强!”她曾经高兴地把双手一合:“真的吗?”可现在她连正脸也不给李铠看上一眼……
    忽然,李铠眼前出现了卢宝桑,卢宝桑亲热地招呼着他。他愣了愣神,心想这位是谁呢?啊,想起来了——常到薛家串门的那个“愣头青”嘛!一个人只能喝闷酒,两人凑在一块儿却能喝“逗闷子”①酒……想到这儿,他便忙站起来招呼卢宝桑。
    卢宝桑本是一肚子怨怒,路过这酒店,灵机一动钻进来,打算拼个死醉的,没想到一迈进门槛就看见了李铠;而一看见李铠他便联想到了澹台智珠,一想到澹台智珠他便又联想到了《豆汁记》,由《豆汁记》他又想到了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个丐头;由这一点他又对澹台智珠产生出了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而当他落座以后,他又立即将这种亲近感奉献给了李铠——他倒没把李铠联想为那遭到棒打的“薄情郎”莫稽,人在电火般的联想中,常常具有这种精密的筛汰力。
    李铠没有料到,卢宝桑一杯酒下到肚里,便哇啦哇啦地夸上了“珠大姐”。他说几乎每次“珠大姐”露演《豆汁记》,他都要到场叫好,他夸完唱功夸做派,夸完扮相夸行头……滔滔不绝地说:“那金玉奴,真让珠大姐给演活了!珠大姐戏路子多宽!为人多厚道!观众想看《失子惊疯》,北京能上这出戏的人没有不是?杨荣环人家平日待在天津,不随便到北京来露不是?咱们珠大姐为满足观众,嘿,带着病就上了台!那唱腔,那身段,尚小云活着也不过如是——也就单是一个‘屁股座子’生硬了点,嗬,台下就有那不要脸的起上了哄。什么玩意儿!你上台试试去!人家珠大姐本不是唱尚派戏的,串一出给你们开开眼,你就给脸不要脸了!散了戏,我在剧场门口憋着,那坏小子刚一出来,我就给了他一拳……”这么一路叨唠下去,倒也罢了,李铠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卢宝桑夸来夸去竟夸出了这样的话:“姐夫!您说那金玉奴仁义不仁义?豆汁,剩饭,紧着给落难的人不是?她家要丢了手表什么的,能随便赖人家偷的吗?……珠大姐在台上丢了孩子,也没说让那个丫头寿春跑下台来,搜查我呀!……”
    卢宝桑扯着嗓门那么一聒噪,小酒店里的酒客们都知道了李铠的身份,立时就有好几位凑拢了过来,对他表示敬重和关怀,一位老人对他说:“敢情您是智珠的当家的呀!听说智珠晚上散了戏,都是您把她往家接的呀!我给您们俩道乏啦!我最喜爱看智珠的戏,她玩意儿磨炼得精呀!一出《木兰从军》,兼有梅派的典雅,程派的含蓄,荀派的活泼,尚派的火爆,不容易呀!”几位中年人一声接一声地问:“您那口子又在排什么戏哪?”“她创那新腔,您总是头一个饱耳福的吧?”“多年看不着《红拂传》了,智珠能给露露吗?”……李铠不及搭腔,他们几个竟不知怎么地争辩起来了——啊,原来是其中一位说了句“《木兰从军》里的布景太实……”其他几位不同意,便抬上了杠。因为大家都在微醺状态以上,“酒言无忌”,几句话不合,竟至于满脸溅朱,几乎动起手来。
    “成了成了!”卢宝桑站起来,吆喝他们说:“有什么意见,一个一个跟姐夫说!姐夫自会记下来,告诉给珠大姐,嘈嘈个什么劲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