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望月(77)

2025-10-10 评论

    《金瓶梅》里曾写到“云南羊角珍灯”,明末清初的张岱在其《陶庵梦忆》里也写到羊角灯,说灯面上可以有描金细画,清末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记载:“宫中用灯,当时玻璃未通行,则皆以羊角为之,防火患也。陛道上所立风灯,高可隐人,上下尖而中间椭圆,其形如枣。”他还说南京人有吴姓者专门在前门外打磨厂开“羊角灯店”。其实在北京什刹海附近,至今有条胡同叫羊角灯胡同,那里当年要么是有制羊角灯的作坊,要么是有经营羊角灯的商人居住。清末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里说,每逢灯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可见随着时间推移,羊角灯已经从宫廷和贵族府第走向了民间街头。近人邓云乡先生在其《红楼风俗谭》一书中说,羊角灯“是用羊角加溶解剂水煮成胶质,再浇到模子中,冷却后成为半透明的球形灯罩,再加蜡烛座和提梁配置成”,但这只是他个人的一种想象,其实,羊角灯应该是这样制成的:取上好羊角将其先截为圆柱状,然后与萝卜丝一起放在水里煮,煮到变软后取出,把纺锤形的楦子塞进去,将其撑大,到撑不动后,再放到锅里煮,然后再取出,换大一号的楦子撑,如是反复几次,最后撑出大而鼓、薄而亮的灯罩来。这当然要比溶解浇模困难多了,许多羊角会在撑大的过程中破损掉,最后能成功的大概不会太多,尺寸大的尤其难得。这样制成的羊角灯,最大的鼓肚处直径当可达到六七寸甚至一尺左右,所以上面可以“大书”(每个字比香瓜大)“荣国府”字样,并且在过节时不是在园子正门上“挂着”的小灯,而是“吊着”的非常堂皇的“羊角大灯”。准确理解曹雪芹的原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贾府贵族气派的印象,获得细腻入微的审美怡悦。

    通过人物口述某些物品,以刻画人物性格,以至反映其内心活动,是《红楼梦》文本的一大特色。第二十六回,薛蟠指使焙茗,以“老爷叫你呢”诓骗宝玉出得大观园,令宝玉极为不快,但薛蟠告诉他:“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来了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的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还配吃,所以特请你来……”脂砚斋对这一段批曰:“写粗豪无心人毕肖”,“如见如闻”,“此语令人哭不得笑不得,亦真心语也”;确实,一个粗俗颟顸而又炽热心肠的纨绔子弟形象,在那形容几种食品的口吻里活跳了出来。
    第二十八回,宝玉在又一次渡过了因黛玉误会而产生的情感危机之后,精神极为亢奋,在王夫人处,王夫人不过随口问了黛玉句“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又因想不起一剂丸药的名字,宝玉竟忘形放肆起来,说母亲是让“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这还不算,他又胡诌要用三百六十两银子,替黛玉配一料丸药,声称“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他随口乱扯:“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下面有一串文字,因为当年传下的手抄本是没有断句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印刷本,如根据程伟元、高鹗弄出的本子流布开的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这样处理的:“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读起来显然很别扭,“三百六十两不足”,指的是人形带叶参的重量还是龟的重量?有的流行本,干脆臆改为“三百六十两四足龟”,可是,现在我们掌握的任何一种手抄本上,都没有“四足”的写法,这样改动是侵犯曹雪芹著作权的。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个本子在恢复前八十回原始真貌方面作了可贵的努力,但问题也还有,比如这个地方,它是这样断句的:“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校注者把“三百六十两不足”派给了人形带叶参,把“龟”当作是对“大何首乌”的形容,这样,宝玉在上述所引出的话语里,就不是讲了五种东西,而是讲了四种东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