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非得写下所以然么?人们已经写下的所以然,都真的所以然了么?
9
记得是在院里的合欢树下,阿姐下的决心。
决心考农学院,学农业机械化专业。
下决心的驱动力很简单。当时有一部苏联——这国已经没有了,简直不可思议——电影,叫《幸福生活》,演的是库班河上的集体农庄的故事,那电影风靡了全中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作家王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里,就写到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所引出的一场风波,后来导演黄蜀芹把《青春万岁》拍成电影,还穿插了当年那个苏联电影《幸福生活》里的镜头,构成戏中戏……那电影把苏联集体农庄的生活拍得让当年观众看去实在是人间的天堂,而给阿姐印象最深的,是影片里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等农业机械的雄姿及其令人艳羡的拖拉机手……
一部电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这在世界上有了电影以后当然不是头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例子。电影史家们为什么不搜集这方面的材料,不对此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呢?
他记得很清楚,阿姐在合欢树下踱步,穿着一件格子布缝制的布拉吉,两眼闪闪放光。其时夕阳西下,余光斜穿过高高树冠上那些已开始收拢的羽叶,金红的丝状花朵散发出格外浓郁的香气。阿姐并不需要他跟在身边,他却不知趣地仍在阿姐身边转磨。现在回忆起来,阿姐在那个暑期已明显地排斥他乃至厌恶他的“跟屁虫”行为,有一天阿姐横仰在父母的大床上望着天花板上抖动的水射光发愣,他便也凑过去横仰在一旁,不为什么,只出于一种习惯,却惹得阿姐倏地跳起来,跺着脚嚷:“你都多大了?!”他扫兴,却懵然不明——不管他多大阿姐多大,阿姐不是永远比他大八岁么?他做错了什么呢?……然而那天,在合欢树下,开头厌烦他的阿姐,却忽然转身正对着他,双手扶在他肩膀上,起誓般地说:“我就学农业机械!”
10
《幸福生活》是一部鲜艳五彩的喜剧故事片。里面有多首插曲,如《库班河上风光好》、《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等等,然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红莓花开》,直到1981年作家谌容女士在《收获》杂志上发表她的长篇小说《人到老年》,那里面的角色还在唱着这首歌。
《幸福生活》由当年红极一时的大导演培利耶夫执导,他的妻子拉迪妮娜出演其中的女主角——一位美丽、精明而强悍的女农庄主席,他们夫妇是那个时代苏联喜剧电影的泰斗,夫导妇演,一部接着一部,部部打响,连连走红。他们自然都是斯大林奖金获得者。
1953年,斯大林去世了。
1956年,苏联共产党当时的首脑赫鲁晓夫作了一个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了猛烈攻击。在那个秘密报告里,赫鲁晓夫点了培利耶夫拍的这部电影的名,指控《幸福生活》粉饰生活,是给斯大林拍马屁,是一种最要不得的文艺作品的坏典型。
那以后,培利耶夫倒了霉,《幸福生活》在苏联停映。但一般的中国人怎能知道这些个事?那时候阿姐仍在《幸福生活》所唤起的憧憬中学习着她那农业机械的专业,而王蒙正写着《青春万岁》,完全正面地写到《幸福生活》这部电影,中国大地上仍响彻着“红莓花儿开在夜晚小河旁”的婉转歌声……
电影有电影的命运。
人有人的命运。
电影沉下去了。因为看了它而做出重大抉择的人,是沉是浮,它就不管了。
11
三十几年前他就说过:“我要写一本小说,名儿叫《阿姐》。”
三十多年里他却总没有写。看看要提笔了,却又在心里说:等等,再等等。实在,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等什么。
1
把专炖汽锅鸡的云南紫砂锅坐到煤气灶的火眼上,蒋盈波走出厨房,来到大房间里,略微环顾了一下已特意收拾了一番的组合柜、大床、沙发和茶几,便落座在人造革面的单人沙发上,一边织毛衣,一边静候鞠琴和崩龙珍的到来。
蒋盈波是一个最不爱与人交往的退休副教授。退休以前课业繁冗、家务繁琐,不在家里待客尚不足怪,退休后她宁愿一人在家中静处而绝不愿有人串门、自己也绝不到别人家走动,便显得有些个怪僻了。然而她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古怪之处。她这样惯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心武